第172章 原地驾崩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东阳问道:“良乡新税收纳银子,为何还有如此多商贾来良乡做买卖?”

  “这个还是由张大人来说吧。”严成锦有意让张贤露露脸。

  张贤躬身:“良乡虽然推行新法,所纳的银子却不多,相比所纳的银子,商贾们在这里开店做买卖,赚得更多,所以才愿意来,连江南的商贾也会来良乡采办。”

  良乡新税收银子比例低。

  这样一来,商人不会排斥,虽说收得低,却能实打实收上来银子。

  在朝为官,家里做买卖的大有人在。

  动了士绅的利益,就是动了朝中大臣的利益。

  变制,但不加价。

  严成锦在良乡推行新法前,经过深思熟虑,才命张贤改税制。

  弘治皇帝方才便注意到了张贤:“你是这里的父母官?”

  张贤受宠若惊,朗声:“臣张贤,正是良乡县的父母官,陛下在此,臣想弹劾两人,一是宁寿侯张鹤龄,二是长宁伯周彧,得良乡投献之地,多达近万亩之数,还请陛下做主,将这些良田归还良乡!”

  严成锦吓了一跳。

  张贤比想象中的还莽!

  张鹤龄和周彧的田地,是谁批的?还不是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皱着眉头,厉喝:“你好大的胆子!”

  李东阳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严成锦也跪了下来。

  张贤这种行为,与百姓进京上访告御状无异。

  张贤与他不同,他是都察院御史,直接对弘治皇帝负责,张贤只是小小的知县,受顺天府管辖,正规操作应该是向顺天府禀告,顺天府再将疏奏送去内阁票拟,最后由弘治皇帝或者司礼监批红。

  张贤倒好,直接越级面谏,连笔墨费都省了。

  “《大明律》,若冲入仪仗内所述事不实者,绞!”萧敬冷声道。

  一般的京讼,最多是杖刑或者徒刑,要是犯了上面这条,直接绞死。

  连在午门或长安街喊冤也不行,若确有冤情,你也得服刑,枷号一个月,若是没有冤情,一百大板,发放边疆充军。

  大臣不喜百姓拦轿告状,纵然百姓有理有据,也要被打得半身不遂,不是将性命豁出去的人,不会轻易选择上访。

  张贤跪在地上,并无多少慌张,显然知道后果。

  正在这时,严成锦正色:“臣恳请陛下去一处地方。”

  “你又要带朕去哪里?”

  “陛下不是奇怪,良乡没有流民吗?臣带陛下去看看。”

  弘治皇帝虽疑惑,却愿意跟着他去。

  严成锦带着弘治皇帝,来到工坊的西南角,这里离良乡街道二里远,十分僻静。

  密集的草棚,出现在眼前。

  这里有许多流民,他们衣裳没有一片完整的地方,脏兮兮的脸,明亮的眼睛却望着他们,有些胆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