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韩熙载夜宴第1/2段
洪天宝在里面找到两幅很有意思的古画,古画虽然画风不一样,但内容很相似,要表达的思想也是非常一致,都叫《韩熙载夜宴图》。
这时候,洪天宝就有些疑惑了。这两幅都是真迹,一幅是顾闳中的作品,另一幅是周文矩的作品。这两幅,作为华国十大传世古画之一,名气很大,洪天宝不可能没听说过的。
这幅画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
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根据他的了解,周文矩的那幅早已经失传,在这里发现也就十分合理。但顾闳中的那幅不是说还在故宫博物馆吗?而且还是馆内的镇馆之宝中的一件。但眼前这一幅又是怎么回事?他的眼光,不可能看错的,这一幅绝对是真迹。
“给幅画你看看。”洪天宝将顾闳中的那幅递给唐心看。
唐心有些疑惑地看了一眼洪天宝,接过来,她看到上面的内容,顿时瞪大眼睛,随即态度立即变得认真起来,仔仔细细地查看整幅作品。
洪天宝则是继续观察周文矩的那一幅,两幅作品各有千秋,很难比较好差。
周文矩是五代南唐很出名的画家,他的仕女画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唐代周昉的传统。论者谓其体近周昉,而纤丽过之,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和不同地域的妇女体态所存在的差异所决定的。
他画佛道、人物,力求不蹈袭曹仲达、吴道子等人的窠臼。画人物衣纹,效仿李后主的书法笔意,行笔瘦硬颤掣。善于表现繁华富丽的生活场景,是周文矩人物画的特长。
洪天宝展开画面,画面上一共记录了五段内容。为手卷形式,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读力成章,又能连成整体。
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中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气氛热烈而动荡。其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休息盥洗。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人物安排相对松散。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整体气氛舒缓放松。
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人物疏密有致,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洪天宝认真领悟,发现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
由此可见画家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
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脸上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
&ems乐伎们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调动了欣赏者的情绪。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