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巨额利润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些中小资本家看到别人赚钱了,也各自找项目去找人融资去了。

  现在这个年头,找项目简单得很,不管什么产业,基本上都赚钱,只是赚得多和赚得少罢了。

  同样也看有没有实施的条件。

  各地方各有不同的资源,也各有不同的交通条件。

  资本少些的,只能在交通条件好,但竞争较为积累的地方开厂。资金多的,大可选择资源多,但交通条件差一些的地方,大不了自己修个铁路,或者买些货车。

  四亿人的大国,正在轰轰的机械声中运转。

  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九千万人口,相比较之下,就知道谁生产的东西更多了。

  那些民间资本所开设的工厂技术条件不同,中、大型工厂用的设备和财团的工厂一样,同样也都引进了流水线分工生产模式。

  而那些小工厂,小作坊的生产效率则比较低,但架不住数量多。

  这些小工厂,小作坊,一般都是生产一些机械配件,中国的大型商品制造业已经开始采用这种产业链模式了。

  而不是要制造一种商品,就要制造全部零件的那种传统模式的工厂。

  “看来今年中央财政还有盈余啊!”熊希龄感觉自己有点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确实如赵海洲说的那样,去年年底的财政预算做得太保守了。

  袁世凯看着这么大好的经济增长,不由非常愉快,说道:“今年过后,中央财政总算是有所盈余了。”

  现在不仅中央财政有所盈余,袁家的产业也因为目前的大好经济环境而不断增长。

  几乎投资什么都有赚,袁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多。

  现在袁家也加入了华东商业协会,也成了华东商业协会当中的一员,不用怕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江渝那小子给‘围剿’了。

  袁家日后的富贵起码还是能有的。

  此时的中华民国政治风气开明,没有了国民党那种搅屎棍,以这样的光明风气,日后袁家也不用怕遭到迫害什么的,而且也没人敢去动袁家。

  所以现在袁世凯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反而整天都很乐呵。

  在自己当总统的期间内,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完成了数代人都无法实现的民族大崛起。

  到了袁世凯这个层次,物质上已经不太看重了,精神上的追求才是最大的心愿。

  现在这种局面,让袁世凯很有成就感。

  尽管袁世凯明白,这其中大部分的功劳都是江渝的,如果不是他设计好了国家的路线,以及大力发展军事,并打败了俄国和日本,此时的中国根本无法变得如现在这般前途光明。

  不过袁世凯还是很骄傲,自己起码也是在边上有所贡献的,要是换成别人来当这个大总统,恐怕早就和江渝打得你死我活,最后只是便宜外人。

  双方的克制和包容,成就了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谁都是有功劳的。

  袁世凯感慨之后,开始处理公务。

  拿起一份报告,袁世凯摸着胡子说道:“内蒙竟然遭遇水灾,今年水灾虽说减少不少,但现在到处都是工业,水灾一来就得淹掉好多工厂。看来今年还要加大水利方面的投入啊!”

  袁世凯花钱很爽快,只要是有利的。

  看到内蒙发了水灾,袁世凯顿时想到要在水利方面加大投入了。

  没错,内蒙发水灾了!

  在这个年头,内蒙发水灾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在二十一世纪,那可就是稀罕事了,因为那个时候北京都闹风沙,内蒙很多地区都沙漠化掉了。

  而这年头基本上没有沙漠化这个问题。

  不过历史上北洋政府还是非常重视西北的生态保护的,有专门负责植树的官员,如冯玉祥就在西北负责过这一块内容。

  西北要多多种树,大力保护草场,这是北洋派系与华东派系的共识,为此如今的中央每年要都要拨出一部分款项用于西北的生态保护。

  “今年起码还能多出三亿以上的财政收入。”熊希龄报告道。
; 在自己当总统的期间内,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完成了数代人都无法实现的民族大崛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