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出167章 算出来的枪第3/3段
他们人手一本印刷精美的手册,上面有各款枪支的照片、详细参数。每个人都在认真翻阅,几乎没人说话。
这个时候,再也无人怀疑军分区是不是真的搞出了一款自动步枪。
因为,在宽大的橡木会议桌中间,就摆着一溜枪械:从短管突击步枪、长管自动步枪,再到使用弹鼓的轻机枪、使用弹链的重机枪,甚至还有带有两支高精度光瞄设备的狙击款。
大家都是吃这一行饭的,一看枪管口径,就知道这是小口径。
当然,是不是5。8,则还要实际测量一下。事实上,已经有专家坐不住,把枪拿过来,翻来覆去观看,从怀里取出千分尺等量尺,测量起实际数据来。
看了很久,终于有人说话了。
一名总后的专家先帮军分区说了句话,然后为了避免让军分区感觉是在质问,用尽可能和缓的语气问道:“不过,你们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口径,而是选用5。8作为制式口径呢?你们不怕出现有枪无弹的情况?要是国内没搞出来,甚至是换了口径,你们这枪不是就没用了么?”
关飞早已准备妥当,不慌不忙给大家散着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一解答:“据我们所知,国内搞小口径也有好多年了吧,去年也正式确定了以5。8为标准。并且好像已经从各单位抽调了精兵强将,组建了研发小组,正式开始研发。所以我们确定,口径的标准应该不会再变了。同时我们也清楚,国内在搞新枪,但这枪的标准跟我们的要求有些冲突,思来想去,就决定还是自己搞一款算了,毕竟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至于会不会有枪无弹,说实话,我们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也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等国内研发,一手是自己制造生产线……”
“你们可以自己制造生产线?”坐在会议桌旁的一名五机部老专家突然出声,打断了关飞的话,惊愕道。
“可以。”关飞点点头,简短答道,并没说技术来源。
连伟奇、全俊德互相对了一下视线,默契地没有就此事展开追问,跳了过去,开始让考察团专家就枪械的设计思路、结构、实现方案等,展开讨论。
关飞也是乐得他们不问,对于专家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来者不拒,侃侃而谈。
两个多小时的言语往来,总后、五机部的枪械专家们连珠炮似的追问频率开始下降,对于他深厚的学识功底也越加惊讶佩服。
他们问得模糊,但关飞却谈得很细。
从枪械的设计思路开始,到每一个零部件设计的原理、如何计算的,都有详尽的理论与之匹配。各个设计方案中,为什么做这种选择,也有相应的计算公式、数据为佐证,有理有据,切实可信。
谈到后来,大家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是质问,而是真真实实地就小口径步枪的设计进行交流起来。因为他们觉得,此前蒙在众人眼前的迷雾,经关飞一解释,变得是那么的清晰,关飞口中动辄是火药膨胀系数、金属强度参数,然后口说笔写,在他手下,一款合乎需要的枪支,完全可以靠计算就能算出来。
这种设计思路对总后、五机部的这些枪械专家以极大冲击。
他们不是不知道可以靠计算,从理论高度,居高临下统括枪械设计。但国内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粗糙、数据也不充分,如果光是进行理论论证,很可能不符合真实情况。
可是同样是理论、公式、数据并重,但关飞肚子里的货太充实了,无论问什么都难不住他。
而且通过他详尽解释,重复他设计的计算方式以后,果然跟摆在桌上的样枪完全相符。
这根根本本,就是一款算出来的枪!
那么,抛开纸面上的理论数据,它在实战中的性能表现,又如何呢?能达到设计预期的几成?
所有人都期待安排一次实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