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开始突围第1/2段
5月11日晚,夜幕逐渐拉开,畏怯夜战的日军退出前沿阵地,就地入村宿营,只留少数兵力警械山外交通干线,对我军实施监视包围,企图于次日再次合围。
八路军领导乘机指示供给部和炮兵连就地掩埋辎重物资和重型装备,为轻装突围做准备。
陆房外围的各个路口相继燃起熊熊篝火,为八路军实施夜间突围指明了方向,师里原计划分是3路突围,出发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4路突围,实际上到了后来就变成了5路突围。
第1路是115师师部、686团团部机关,由686团护卫,向西南方向转移,翻过岈山,然后迂回进至东平县无盐村。
第2路是115师政治部、辎重营、通讯营和受训学员,由副主任率领,由教导营和师直警卫连、炮兵连掩护,经下庄向南,穿过泰安东平公路,渡过大汶河,抵达无盐村。
第3路是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等党政机关和国民政府肥城县机关人员,由津浦支队和泰安(西)独立营、肥城县保安大队余部掩护,在鲁西区党高官率领下,向南通过前、后寨一侧,通过泰安东平公路、大汶河,经葛石店到达汶上县五区南陶城。
第4路是师供给部等非战斗人员,由供给部部长、政委的率领下,由师直工兵营和冀鲁边7团护卫,向南经鸠山、琵琶山东侧,跨越泰安东平公路后转向西南,涉过大清河(大汶河东平段),抵达东平县南城。
第5路是山东纵队6支队2营2个连,在营长率领下,先进至老树峪村,与山东纵队6支队的支队部会合,在熟悉地形的参谋长(红山村人)率领下,向西突围,进至东平县榕花树村,与6支队3团会合后,开往无盐村。
突围行动展开之前,师里派出多路侦察兵沿途侦察敌情,同时命令所有夜行军人员丢掉无关紧要的物品,避开大道和村庄轻装前进。出发时带好弹药、电台、银元和重要文件。
伤病员轻者随行,重者就地安置。护卫部队枪上刺刀、压满子弹、保持高度警械,随时准备战斗。要求人人服从命令,不得擅自行动,不得发出响动和亮光,左臂缠上白色毛巾,作为识别标志。
骡马一律勒口、坠尾、套蹄,防止嘶鸣和踏响。炊事员必须紧扎炊具,杜绝急行军途中磕碰出声。
接到师部的突围命令之后,一线部队将阵地分被交给各部的留守人员后,各自撤出阵地收拢集结。
然后按照师部命令进行了简短动员,随即进行紧急准备,同时埋锅造饭,让白天忍饥挨饿在战斗中煎熬了一天的战士吃饱喝足,恢复体力。
晚上10点,收到各路侦察兵汇报的沿途无重大敌情的汇报后,各路突围部队就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悄无声息的利用夜色掩护,朝着篝火之间的空隙穿插。
为了迷惑敌人,担任后卫任务的686团2营派出几个战斗小组,袭扰北线和西线敌军,制造守军仍在陆房的假象,师直骑兵连(只剩下40多骑),派出9名骑兵,3人一组,向东边的济南兖州公路方向佯动。边策马打枪,边仍手榴弹。闹得日军紧张万分,盲目鸣枪放炮,一夜不得安宁。
负责袭扰的八路军小股部队完成任务后,于次日清晨撤出战区,陆续归部的留守人员后,各自撤出阵地收拢集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