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伏击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伟光指着木板上一个位置:

  “大家看,这里的地形的成‘八”型,东窄西宽,南北是两道山岭。而到了西边最宽的地方,也就是这个‘八’字的底口,却又有一座小山,官道在此一分为二,绕过这座小山头又重新合二为一。我们就在这儿打鬼子的伏击。”

  李伟光一口气说完,然后看大家的反应。

  “那老六你估计鬼子会出动多少人?”

  苏永康问得很慎重。

  “两到三个中队。”

  “你这么肯定?”

  “应该是这样。”

  李伟光走到桌边坐下,继续陈述自己的理由,

  “那个老乡虽然不懂军事常识,但他不止一次提到鬼子最大的官衔是大队长,这就说明驻泰安的鬼子就是一个大队,”

  历史上当时日军在一个县城的驻军基本就是一个大队,特别是像离济南这样的大中城市近的地方,这一点李伟光很清楚但就是不敢说。

  “我们前几天打掉了他一个中队,按照日军编制,这个大队就只剩下三个中队了。因此我肯定它最多出动三个中队。”

  “三个中队也不少啊?我们也不过是1500多人,你觉得有把握吗?”

  兵法云:数倍而歼之。李伟光不会这么不懂兵法吧?

  “三个中队不过是我的一个猜测。我认为鬼子最多也就是来两个中队。”

  在抗战初期,即便是对付1500多人的正规军,日军也不会出动等同数量的军队,更别说像独立支队这样连杂牌军也算不上的乌合之众了,这一点李伟光更清楚,但他更不能说出来。“老六,你有没有考虑过最坏的情况?”

  陆子玉也觉得李伟光有点轻敌了,两个中队也不少啊。小鬼子的战斗力大家也是都领教过的。

  “无非就两种情况,”

  李伟光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

  “赢或者输。”

  “赢了当然好办,万一我们要是失利了呢?”

  看来说到不愿意说“输”字。

  “大家看,”

  李伟光又走到他那自制的黑板前,

  “从这个‘八’字沟到山北的官道上,一共有三处弯道,每一处都有一座山拦路。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三道天然的防线。万一我们失利,炮连先撤,由骑兵连进行骚扰阻敌,而其他三个步兵营依次在这三道防线构筑阻击阵地,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掩护山北的百姓转移,而且还能大量的杀伤敌人。”

  “好吧。”

  苏永康和大家交换了一下目光,露出满意的表情,

  “既然你都把退路想好了,那还等什么?你就安排作战细节吧。”

  龟田正雄中佐骑在马上,心里说不出来的郁闷。

  自中国事变以来,大日本皇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只是自从板桓将军在平型关失利,遭到了狡猾的支那军队的埋伏,这在军界引起轩然大波。而板桓将军也连先撤,由骑兵连进行骚扰阻敌,而其他三个步兵营依次在这三道防线构筑阻击阵地,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掩护山北的百姓转移,而且还能大量的杀伤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