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想反正第2/2段
日军虽然大多射击技术精湛,但直到战后依然没有完备的狙击战术,更提不上反狙击对策了。他们的狙击手往往作为敢死队员,而且他们深入敌方阵地后,多在树顶、水塔一类地点埋伏。这些地方虽然视野好、射界宽阔,但是没有退路,结果即使能一击得手,也很快会被对手现,受到集中攻击。
而且,战争后期虽然日军也装备了三八式狙击步枪,但一来其数量少,二来其瞄准镜质量较差。所以总体来说,日军的狙击战打得一点也不出彩。虽然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尤如昙花一现般的灿烂了一下,但很快便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化为灰烬。
草丛、树后、石头缝……。
到处都有黑洞洞的枪口,四面八方皆可能射来仇恨的子弹,逐渐低垂的夜幕和预先设定的阵地更为狙击手提供了有利的保护。
日军虽然战斗力强悍,但对于山地作战,特别是这种狙杀行动却并不擅长,他们倚仗火力优势打顺手仗打惯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战术变化,很是有些措手不及。
最重要的一点,是复杂的山地地形对日军的行动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山地战中的士兵不仅必须打击敌人,而且也必须勇敢地面对残酷的地形因素所造成的作战困难。
这些条件要求低级军官必须进行坚强的领导,不但必须在领导活动中以身做则,而且也必须在精神上足够坚强。这一点日军能够做到,他们坚韧的战斗意志确实值得称道。
但是领导者坚强,并不一定能制定出正确的计划,由于山地的特殊性,部队在山地地形上的反应时间比平时要长。但日军接任的指挥官却不能在执行作战行动时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以至于在估算作战时间、后勤要求和部队能力上犯了不少错误。
东边一枪,西边一枪,地上还不时有地雷爆炸,这对鬼子和伪军的体力和意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狙击手的行动更加频繁,鬼子和伪军也更加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满山遍野都是乱七八糟的枪声,效果却一时半会看不出来,追在前面的鬼子一个个东倒西歪,几乎连枪都抓不住了,而鬼子军官早就累得不叫唤了。
远处的枪炮声响了一阵子,又停息下来。
夜幕降临了,鬼子终于放弃了前进。
一是士兵们奔波了大半天,已经非常疲惫;
二来在黑夜的山林中,打着火把前进,那纯粹是敌人的活靶子;
第三,即便出了山林也对大局没有了作用,远处的枪炮声表示山口极有可能已经落入了敌人手中。
火光摇曳,周围是五、六个沉默不语的家伙,脸色变幻不定,互相交换着眼色。一天下来,奔波和死亡,让皇协军这伙非常现实的家伙产生了动摇。
“你们倒是说说看,咱们该怎么办?咱们还当炮灰,老子真想干了鬼子?”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