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形势严峻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941年1月2日晚,白军第3战区顾祝同和32集团军上官云相调集了7个师8万余人的白军部队,将新四军军部和在皖南的部队9000余人团团围住。战斗极其惨烈,新四军浴血奋战7个昼夜,弹尽粮绝。军长**被俘,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几天后,1月中旬,白军调集30万兵力,直指华中。

  邻近的汤恩伯9个师10万兵力迅速前推至涡河以南的涡阳和蒙城地区,拼命挤压4师的地盘,意图威逼新四军退出豫皖苏边区。

  皖南的惨剧就在眼前,彭师长岂敢怠慢,4师做好了全力抗击的准备。

  没想到,这个时候,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也面临着危机。

  日伪军借白军大举压境、我军首尾难顾之际,长驱直入,乘势夺占了我根据地首府青阳;盘踞在洪泽湖的伪顽匪三位一体的地方黑恶势力也卷土重来。

  白军觊觎华中这块心腹要地久矣!他要挤压新四军退出华中。

  两党的对抗一下子冲上峰顶。这就是史学家们所称的“我军敌后抗战进入了今后两年的最困难的时期”。

  华中局发出指令:

  “必须坚持华中阵地,决不退让,也决不能向华北、华南转移。”

  这个时候,李伟光的报告自然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于是张瑞琪就出场了。

  在离开了皖东北根据地4个月后,张瑞琪又带着他手下的几员大将赵汇川、李浩然、沙风杀回来了。

  在部队开拔回皖东北的路上,1941年1月28日,新四军军部宣布在盐城重建,张瑞琪所在的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9旅。

  张瑞琪回来之后,立马开始反击日伪军的进攻。

  首战青阳告捷,皖东北震动。根据地的人民比过年还高兴,肥猪、鸡蛋络绎不绝送来慰劳部队,到处是祝捷的鞭炮声。

  青阳一战是分水岭,在这之前,九旅只能算是个游击兵团,现在它可以打运动战,也可以打攻坚战、阵地战了。

  紧接着是泗县、宿县、宿迁,还有什么吴吁子、大柏圩子、刘圩、张小坝,等等,只有在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才能找到的地名,一路打将下来,势如破竹。

  收复失地还不是目的,有些人不教训不行,这帮鸟人,不给点颜色,不知道爷爷的厉害!

  张瑞琪这次回师皖东北还有他更大的野心。

  稍事休整后,九旅会同配合作战的二师五旅一个团,发起了洪泽湖之战。

  张瑞琪发明的钢板划子,两侧铺上钢板,船头架上高射机枪,这就是张瑞琪的‘艨艟斗舰’。”

  高射机枪可厉害了,是从鬼子的飞机上拆的,只是子弹不多,张司令舍不得,每次调上去,非得他亲自批准。

  你想,双方百余条战船,还不把个洪泽湖打得昏天黑地。

  本来,李伟光在皖东北的时候,就围剿过湖匪,没想到李伟光前脚刚走,湖匪就死灰复有些人不教训不行,这帮鸟人,不给点颜色,不知道爷爷的厉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