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挥之不去的战争阴霾(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短暂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了,整个欧洲似乎又可以坐下来心安理得地享受和平了。可是,不论是手握军事大权的统治者还是倾心钻研军事战术的参谋官们,都从两场巴尔干战争中看到了现有军事力量的不足,无论军队规模还是装备技术,都已经落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于是,列强国家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军事投入:

  得到国会的批准,德军将常备军的规模扩增到了81。2万人,而且它还有一支规模达到450万、素质良好的后备部队(承袭普鲁士传统,德意志第二帝国所有体格健全的青年都要服两到三兵役,退役后的头五年半编入正规后备军也即第一后备军,然后转为战时后备军也即第二后备军,为期十二年,再转到战时民兵也即第三后备军,直到45岁退出后备序列,但战时仍可能受到征召用于在后方执行辅助任务)。克虏伯是整个欧洲最杰出的兵工厂,它为德*队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轻重火炮,而每一个德*平均配备三十六门105毫米的榴弹炮和十六门150毫米榴弹炮,火力强度远远超过法俄野战部队。轻武器方面,德*队的装备状况也是列强军队中最理想的,他们全面列装了坚实、准确、耐用的毛瑟1898,而且德国参谋部深知马克沁机枪的战略价值,德制马克沁也即08水冷机枪从1908年开始大量列装德*队,至1913年时,德*队已拥有4000挺08,是同时期法*队机枪数量的两倍还多。

  法军现役部队的规模紧跟宿敌德国,达到了77。7万人,战时可动员后备兵力378万人,他们最大的战略优势其实是精心设计的防御要塞体系(普法战争之后,新统一的德国吞并了萨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使法国西部变得易攻难守。为了弥补地理上的损失,法*事工程师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并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敌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可是在法军内部,越来越多的年轻军官却开始对于在参谋部占优势的固定防御战略提出质疑,这个新的进攻学派找到了卢瓦佐-德-格朗梅松上校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他的观点影响了于1912年升为参谋总长的约瑟夫-霞飞将军,使得法*队开始从防御理论转向进攻理论。野战装备方面,法军的重炮远远少于德*队,但他们装备了一种性能优异的野战火炮,即1897型75毫米速射炮,支援步兵进攻或压制对方步兵时,一门这样的火炮几乎抵过两门德军77毫米野战炮,然而法国参谋部把炮兵看作是对步兵的次要的补充,他们认为集体精神将更能补偿技术上的不足,因而长期忽视炮兵的运用。轻武器方面,法军装备的哈奇开斯导气式气冷机枪在性能和实用性方面不逊于德军的08,但装备数量相对较少,而驻扎在法国本土的步兵仍在使用勒贝尔1886步枪,它作为世界上第一支采用无烟火药的步枪而闻名,其管状弹仓的设计已经落伍,而法军骑兵和殖民军队已经装备了更为先进的伯赫提耶/科洛尼亚式步枪,但它们皆采用3发弹仓,射击速度不及德军的毛瑟1898和英军的恩菲尔德。

  经历了日俄战争的惨败,沙俄军队开始了一段痛苦而漫长的重建。经过近十年的休养生息,俄军现役部队的规模达到了惊人的120万,并有近600万可随时征召的预备兵员,且在法国援助下加速西部铁路网的修建,用以提高俄军从腹地向波兰前线调遣部队的效率,但是,由于政府和军队的*状况没有改善,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情况仍然十分糟糕,机枪和大炮少得可怜,而且弹药储备严重不足。军官团队充斥着贵族和有钱人,这些人的战争知识还局限于使用军刀和剑,而士兵多是农民出身的文盲,徒有勇气而缺乏作战素质。

 &e枪数量的两倍还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