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必战之战(上)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赫尔戈兰之名意为“神圣之地”,在北欧神话中,它是正义、和平与真理之神弗里斯提的居所。172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隔断了赫尔戈兰本岛与其沙滩之间的天然通道,故而此后的赫尔戈兰岛由有着61米红褐色峭壁的本岛和伸入海中、有着洁白海滩的离岛两部分组成。岛屿周围水域被称为“赫尔戈兰湾”或“德意志湾”。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赫尔戈兰岛有着与其面积极不相称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历史上,它曾扮演过北海沿岸各国的海上堡垒、北海海盗们的巢穴、迷航水手们的落脚点等多个角色。在18世纪前期,它甚至是欧洲最大的货运中转站。1714年,它归属于丹麦,1807年又转入英国手中直至1890年。1890年7月1日,英国与德国签署了《殖民地与赫尔戈兰条约》,将赫尔戈兰岛转交给德国。当时的英国首相不顾维多利亚女王和赫尔戈兰岛岛民的反对,把这座重要岛屿拱手让与德国,换来了非洲东部原属德国的一个殖民地以及德国不在非洲东部继续扩张殖民势力的承诺。

  获得赫尔戈兰岛之后,德国人迅速将小岛建成针对英国的军事基地,这里的泊位可供轻巡洋舰停靠,本岛和离岛皆建有海防要塞,配备了射程远、口径大的岸炮,兵营、电台、水上飞机库等设施一应俱全,原住民则全部遣送往德国本土。

  登上赫尔戈兰本岛,夏树凭高远眺。前方是波涛涌动的北海腹地,后方是威悉河和易北河的入海口,德国最大的海港城市不莱梅和汉堡,北海沿岸的最大海军基地威廉港,皆位于这片水域。从形象和战略上,此时的赫尔戈兰岛就像是一名哨兵,孤独而英勇地戒备着德国最重要的一段海岸线。不过,由于赫尔戈兰湾的地理轮廓是属于开放型的港湾,赫尔戈兰岛与东、南两个方向的海岸各相距五十余海里,英国舰队若要强行攻击威廉、不莱梅、汉堡等港,仍可绕过赫尔戈兰岛进军,而且北海常有大雾,飞艇和飞机有时难以发挥侦察警戒作用。因此,德国海军在赫尔戈兰湾的防御策略是以赫尔戈兰岛为战术支点,以轻巡洋舰、大型鱼雷艇和布雷艇对开阔海域实施警戒封锁。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德海军的第一次正式交锋就是在赫尔戈兰湾展开的。英国海军以潜艇为诱饵,用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伏击德国巡逻舰队,然后突入赫尔戈兰湾,同前来增援的德国轻巡洋舰队展开激战,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负责支援的英国战列巡洋舰加入战团,最终对德国海军取得了一场完胜。是役,德国海军损失三艘巡洋舰和一艘大型鱼雷艇,多艘舰艇遭到创伤,伤亡、被俘人员达一千多人,而英国海军仅有四艘舰艇遭到重创,伤亡人员不足百人。

  在夏树的注视下,随行而至的布雷舰艇于预定海域敷设水雷。就历史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沉击伤军舰最多的武器既不是舰炮也不是鱼雷,而是这些看似呆板的水雷。四年间,各国在交战水域布下了成千上万的水雷,英国海军的新式无畏舰“大胆”号于开战不久被德国海军布设的水雷炸沉,德国海军则因为俄国水雷损失了装甲巡洋舰“腓特烈-卡尔”号,而英法舰队联手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一役,土耳其海军布设的水雷接连炸沉三艘法国战列舰,从而发挥了扭转战略形势的巨大作用,德国海军进攻俄国的“阿尔比翁”行动中,最新最强的“巴伐利亚”号战列舰触雷受损,另有多艘轻型舰艇触雷沉没。

  从几百吨的轻舰艇到几万吨的超级无畏舰,稍有不慎,便可能葬身于一枚不起眼的水雷。

  征得德皇威廉二世同意,提尔皮茨于7月30日签署了一份警戒准备命令,各舰队和海军基地由此增派了警戒巡逻力量,并从当晚开始布雷。平日的严格训练很快显现出了效果,短短十几个小时,德国舰艇就已在赫尔戈兰湾内布下了六处雷场,按照预定的作战部署,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们还将在这片重要海域布设4000多枚各式水雷,从而形成较为完备的警戒防御体系。

  有计划地大量布雷能够最大限度地防备对手突袭,而夏树的意图显然不是龟缩死守,他早已在严密的水雷阵中留出一条可供大型舰艇快速进出的通道,并与负责赫尔戈兰湾海上警戒防御的马斯少将协商一致为防英国潜艇跟踪侦察,德国舰艇平日巡逻只走预设的巡逻通道,并故意摆出不断加布水雷的架势,好让对方错误判断德国海军的真实意图。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