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财政危机第2/2段
“哦。”苏彦挺起腰杆,从怀里拿出两份奏折道,“师傅,这是袁相今天给我的两份奏本,有些麻烦,师傅快帮忙出个主意吧。”
刘愈打开,其中一本说的是关中的旱情,因为赈灾粮食的紧缺,很多地区的百姓存粮已尽,饿的开始将刚出苗的南洋甘拔出来吃,地方多次催促朝廷再拨赈灾粮款。而另一份,则是上奏新皇,朝廷已三个月没有发文官的饷银,想让皇帝赶紧解决。
说白了两份奏折都在说一件事:缺钱!
“跟户部的人核实过没?”刘愈抬头问道。
“袁相来上奏本的时候说过,因为今年关中大旱,父皇免除了关中地区的赋税,而外地的夏赋,还没运到京城。袁相还说,即便将夏赋运过来,也无法解除燃眉之急。”
刘愈明白袁博朗的意思,前段时间朝廷因为关中的旱灾往各地征粮,其实很多地区已预支了今年的夏粮,是当地的地主和富户垫付的。加上关中地区赋税无收,也就是说这一批的夏赋会少很多。
富户人家的谷仓粮食发烂,百姓却处在饥饿中,朝廷甚至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下去,这就是现如今大顺朝廷的现状。老皇帝留下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烂摊子。
苏彦见刘愈不语,问道:“师傅,有办法没?”
刘愈道:“将你四姐和袁相召来,一起商议。”
苏彦马上让随行的吴公公去传召。
雅前殿内,又形成了三方议事的格局。袁博朗先说话,将关中旱情和朝廷财政的困难一一都说了,口头表述的要比在奏折上所说详细的多。最后袁博朗请旨皇帝尽快解决这问题。
本来相国的作用就是主持国政替皇帝分忧,这些钱粮的事是国之根本,换做是袁博朗的前任徐翰,这些问题早就拿出合理的方案请求皇帝圣裁。而袁博朗,只会将下面的问题集合起来,如实上奏给皇帝,等于是推卸责任。不过袁博朗为相也有其优点,那就是他的耿直,不会瞒报,就是说皇帝不会对下面的百姓疾苦一无所知。徐翰再精明,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压下来,用非常规的手段去解决,比如说征派苛捐杂税,或者干脆不去理会任由事态发展。
苏彦面对袁博朗的请奏,根本是半点主意都欠奉,只好求助地望向刘愈和苏碧。
刘愈道:“皇上,这批夏赋过来,不如先用以救灾,至于朝廷官员的俸禄可暂缓发放。”
袁博朗驳斥道:“官员乃是我大顺朝廷管辖地方的基础,凭何要暂缓发放?”
刘愈冷笑道:“那袁相的意思,您今天领不到俸禄,家里就没米下锅了?”
袁博朗登时语塞。在大顺朝廷中,官员的俸禄虽然不多,但基本朝廷都给归置了产业,有屋住有衣穿,每月除了俸禄还有俸米,衣食不愁,就是单靠田产的收租也不至令其饿死。这还不算那些贪污受贿所得的巨额收入。官员向朝廷哭穷,矫情的成分居多。
袁博朗气息有些不太顺畅道:“就算官员的俸禄可暂缓一些时日发放,但即便夏赋全都运抵关中,也不足以解决关中的旱情。这又当如何?”
刘愈本想说“这事情怎么解决你当国相的不管难道要求助一员武将?”当想到这天下如今是苏彦的天下,这种一推六二五的事他还是不会去做。
刘愈看了看一直不做声的苏碧道:“不知信竹君殿下有何好的见解?”
苏碧脸一撇,行礼道:“回皇上,臣妾并无见解。还是刘统领的主意多,不妨由刘统领拿个主意出来。”
这事情并不涉及她的根本利益,她也就懒得插话,这麻烦事摊谁身上也不好解决。
刘愈也明白,现在不是大顺朝廷没钱,国家也算安定富庶,只是并非藏富于国,财富都被那些大商贾大地主所垄断。
“皇上,您看卖官如何?”
苏彦“啊?”的一声大吃一惊,即便以他那不多的见识,也听说过卖官这等事,只有在国之将亡时昏君才能作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