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广撒网多敛鱼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沈亦泽坦然道:“这两个策划的创意是我写的。”



刘锦源啧啧称奇:“我俩来的时候还在讨论,说这个沈亦泽肯定是个资历深厚的老策划,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对观众需求的把控实在太到位了,没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很难做到!哈哈,没想到刚分析完,立马被打脸了。”



几人都笑了。



郑彦成问:“你今年多大?”



沈亦泽如实回答:“27。”



“了不起!”刘锦源感叹,“我做了十几档文化类节目,没一档的收视比得过《诗词大会》,《心动的信号》更不必说,它的收视记录恐怕是很难打破了。”



难吗?



沈亦泽不以为然,他手里还握着好几个现象级的节目策划呢!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收视不是评价一档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尤其在今天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能不随波逐流,坚持做有内容有意义有启发的节目,更加难能可贵。”



刘锦源笑道:“我完全同意。你说的这些更证明《诗词大会》的了不起,不仅有内容有意义,还兼顾了收视,我和郑制片,以及台里所有的工作人员,想做的便是这样的节目。”



沈亦泽知道机会来了,立即说:“不瞒二位,其实除了《诗词大会》,我还有另外一个文化类的节目策划。这个策划的主题跟文物有关,旨在通过演绎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故事,拉近当代人与历史文物、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我个人认为非常适合央视。”



“文物?”郑彦成眼睛一亮,琢磨道,“听起来倒很新颖,也跟《诗词大会》一样有趣吗?”



沈亦泽笑道:“趣味性肯定有,但不是这档节目的卖点。文物是一个桥梁,一个联结,我的想法是以文物为线索,将历史长河中的点滴穿引成链,进而激起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种价值导向和情感共鸣才是节目的核心要义,也是我心中的文化类节目该有的样子。”



郑彦成略显激动地说:“我们致力于文化类节目这么多年,你所说的这些,跟我们的目标和追求完全契合!”



那可不,这本来就是你们出的节目……



沈亦泽默默吐槽一句。



“可以把策划发给我看看吗?”



郑彦成急切地问。



沈亦泽适时地递出名片:“策划的版权我已经转让给公司了,郑制片的联系方式我会转交给项目部,他们会跟您联系的。”



郑、刘二人接过名片看了看,妥善收好,随口问:“你们公司是专做节目策划吗?”



“不是,节目策划只是其中一个版块,我们还做影视、音乐、动画和艺人经纪。”



夏荣生补充一句:“小柒和江怡宁是他的合伙人,小沈的笔名叫洗墨,另一个名字年轻人更熟悉,叫庄逸。”



两人的表情管理瞬间失控,险些没惊掉下巴。



夏荣生端起茶杯淡定地嘬一小口,心里暗暗得意。尽管沈亦泽并不是江南台的员工,但早在讨论新媒体发展方向那天,夏台长已将他视作自己人。



刘锦源叹道:“真是后生可畏!《沉默的真相》是我近几年最喜欢的悬疑剧,故事性强,内核很正,就是集数短了点,不然完全可以在我们八套播出。”



“集数长的剧本我们也有,不过题材有点险峻,讲的是检察院反贪污反腐败的故事,恐怕不太容易过审。”



民间团队想拍,绝对过不了审,但如果能抱住央妈的大腿,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沈亦泽故意这么说,就是想探探刘锦源的口风。



他话音刚落,就听刘锦源哈哈笑道:“你多虑了,总局那边我还算熟悉,只要剧本的立意没问题,官场也是可以拍的。再说了,反贪腐是我国当前的重点议题之一,没有比这更政治正确的题材了,怎么会险峻?关键还得看故事好不好。”



“剧本的立意绝对没有问题,这点我可以保证,至于故事好不好,小柒至今还没让观众失望过,我觉得可以相信她。”



“如果是小柒执笔,那自然会是个好故事。”刘锦源说,“行,我回去就跟台里反映,相信他们会很感兴趣。”



四人又聊了一阵,快六点时,夏荣生的秘书走到他身后,俯在他耳边低声耳语几句。



“知道了。”



夏荣生微微点头,继而对三人说:“李司和赵台长到了,我们走吧。”



又是沈亦泽的盲区。



听称谓觉得非同小可,再看夏台长的态度,竟然不是悠哉坐着,一边喝下午茶一边等人接过名片看了看,妥善收好,随口问:“你们公司是专做节目策划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