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我老板跟你上同一档节目第3/3段
下一首歌,副歌有一段女声吟唱,他仍请江怡宁来挂个名,说唱部分则交由公司旗下的说唱歌手阿郑负责。
除此之外,还有两部都市剧的主题曲要做,鉴于对方的开价,他挑了两首中不溜的歌,同样交给公司的艺人演唱。
8月13日,周五,《向往的生活》于早上10点在上河村开启录制。
沈亦泽早早结束一天的工作,跟老徐下到农场。
这个项目移交给影视部负责后,他就没再跟进,也不知道公司的团队和江南台的团队配合得怎么样。
沈亦泽抵达拍摄地时,正赶上唐毅和吴建斌进县城买肉,而陈婷和何旭东则领着第一期的飞行嘉宾在玉米地里奋战,蘑菇屋里一个人也没有。
制片带沈亦泽沿蘑菇屋参观一圈,几乎是三步一机,如此高密度的机位布置,足以保证360度全方位无死角。
现场的工作人员更是多达七八十人,其中四分之一来自金点文创。
身为外行,他只是跟着制片巡视一圈,慰问两句,并没有不懂装懂,对正常的拍摄指手画脚。
他一向尊重专业。
赖天歌显然有些激动,兴致勃勃地跟沈亦泽谈了一下午的规划。
凤歌农场最近半年的扩张速度非常快,线下直营店从江南往北一直开到江州,往南一直开到通州,几乎已覆盖全省。
赖天歌不仅争取到了县里的政策支持,更挨家挨户登门拜访,说服了村中绝大部分村民加盟凤歌,从采买、种植到收获都按照统一的标准严格把关,至于筛检、分装、配送和销售,则依赖于凤歌已建立起来的相对完整的供应链。
这样高速扩张的后果就是资金短缺,原本已经开始盈利的公司立刻又陷入亏损。
然而赖天歌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沈亦泽听她说了一下午,可算听明白了,她还想建一个培育基地,聘请国内的农业专家、育种专家进行研究和生产指导。
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公司的资金已然不足,因此需要融资。
赖天歌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沈亦泽。
“……从短期看,可能的确没什么收益,但长远而言,这对公司绝对利大于弊。现在返乡开农场的人越来越多,以后的竞争必将异常激烈,唯有研发和创新能将我们的品牌和其他品牌区分开来——”
沈亦泽笑着打断:“嫂子,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就直说吧,需要多少投资?”
赖天歌说:“五百万。如果你觉得一次性投太多,风险比较大,也可以先投个一两百万。”
沈亦泽摇摇头:“不用了,就五百万。”
话一出口他就被自己轻描淡写的语气吓了一跳。
膨胀了膨胀了,五百万都不放在眼里了。
不过,凤歌农场的前景他很看好。尽管他不懂农业,但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他觉得农场的蔬果确实比别家的好吃,而且有《向往的生活》加持,不怕销不动货。
反正他有闲钱,放在银行也是贬值,不如拿出来投投资。
“爽快!”赖天歌竖起大拇指,“那等晓东、春林他们来了,我们再签协议。”
凤歌科技建立之初并没有预留融资的股份,沈亦泽的增资,代表其他股东的股份将被稀释,因此需要全体股东同意通过。
沈亦泽奇道:“春林和王师兄也会来?”
怎么没人告诉他……
赖天歌一怔,下意识捂了捂嘴,但她反应很快,立即解释说:“大家很久没聚了,主要是你太忙,趁今天你有空,我就把他俩叫来了。”
沈亦泽“哦”了一声。的确,自公司创立以来,大家接触的时间就少了很多,难得来一次农场,是该聚一聚。
“嫂子,其实我这次来,除了检视节目的拍摄情况,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想请你帮忙。”
见沈亦泽忽然严肃起来,赖天歌只道是有什么大事,便也打起十二分精神,郑重道:“你尽管说,我一定不遗余力。”
“是这样,我马上要参加一档节目……”
听完沈亦泽的叙述,赖天歌没好气道:“害,多大点事儿!这个周末你就留下呗,我让工作人员带你熟悉熟悉,其他的,交给我安排!”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