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制作第2/2段
冲印厂的改建,并不需要多操心,英国的P是世界上顶级的电影冲印设备供应商,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可以从无到有的建一家冲印工厂――当然价格也贵的惊人。
不过沈冲不在乎钱,越贵越好,可以提高门槛,挡住后来的竞争者,有益于垄断。
当然也不全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有收购失败的……
电影制作,电影冲印,电影宣传,这些沈冲统统拥有了,三缺一,他还少个电影放映。
没有自己的院线,就算不上电影大亨。
以沈冲当前的财力,或租或买,很快就能在香港构建一条院线,但他不想这么做。
一来香港电影市场容量有限,人才储备更少的可怜,邵氏,嘉禾,以及即将改映华语电影的金公主,已经差不多撑爆了,要是沈冲再来一条院线,等于提前十年引爆了香港电影衰落的种子――年代因为院线太多,缺乏内容,独立制片公司蜂拥而上,恶性竞争,四处抢人,明星到处串场,拍了大量的垃圾电影,结果坏了口碑,让香港电影迅速崩盘。
二来多厅电影院才是未来的主流,香港现在的旧式戏院,很快会被市场淘汰。
虽然收购戏院,等以后房地产火爆的时候,改建成商场,会大赚特赚,然而沈冲对房地产兴趣不大,土里刨食而已,和封建时代的地主老财,没多少区别,建一万栋楼,也改变不了什么,穿越党玩这个,太掉价……
沈冲只打算收购一家黄金地段的戏院,然后把立体声,巨型银幕,大功率放映机等等,所有最新最先进的电影放映设备,统统塞进去,打造成香港戏院中的旗舰,作为示范点,推动香港电影工业改革――杜比立体声已经出现三四年了,香港居然还没有一家戏院能放映立体声电影,反应可真够慢的
“利擅东南万国衣冠临胜地,舞征诏护满台箫管奏钧天。”
沈冲看中的,就是挂着这幅楹联的利舞台戏院。
利舞台建于19年,位于铜锣湾黄金地段,外形以19世纪末法国和意大利式歌剧院为蓝本,内部辅以中式装饰,以大理石建成,大门顶建有一小塔,正门及侧面建有檐蓬,顶部建有圆拱形的拱顶,并绘画上以金箔装饰的九条金龙,舞台顶层有丹凤朝阳的雕刻,下层则有二龙争珠雕刻,舞台可作360度旋转,自动转换布景。
利舞台是香港顶级的娱乐表演场地,除了放映电影外,还经常用做粤剧、歌剧、演唱会等娱乐活动场地,每年的香港小姐竞选决赛都在此地举行。
这家戏院,中西结合,极具特色,有历史有底蕴,在整个东南亚都享有盛名,如果能拿到手,经过现代化改造之后,除了放映电影之外,还能用做金像奖的颁奖典礼所在地,日后将会成为像好莱坞中国剧院一样的传奇建筑。
然而很可惜,利家不卖……
利家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在香港的政治经济界影响力非凡,据说铜锣湾一半以上的地产都是他们家族的,利家老大利铭泽,历任多个董事,90多个行政职务,其中不乏市政局议员、立法局议员、行政局议员等重量级职务,而利家老三利孝和是英美烟草,国泰航空,上海商业银行的董事,还是R创始人和董事会主席。
在如此财大气中的家族面前,沈冲只能算是个暴发户而已,利家不卖,他无可奈何。
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建吧……等黄金期货投资结束后,买一片好地皮,建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级电影院。
不过在建电影院之前,沈冲准备打造一部震撼世界的大制作电影。
《疯劫》之后,他忙东忙西,到处奔波,一半为了谋划电影行业的未来,一半是为了打造电影公司的基础。
虽然一切忙碌,都是为了电影,然而世人已经淡忘了《疯劫》的疯狂,把他视为一个商业奇才,而不是一个电影奇才。
这样不好,沈冲需要把世界的目光,重新聚集到电影上来,尤其是聚集到香港电影上来。
那部《活埋》,还是一堆胶片,躺在仓库里睡大觉,沈冲暂时没工夫去折腾它,而且这部电影剑走偏锋,实验性太强,太小众。
翁维铨的《行规》和余允杭的《凶榜》都在搞后期制作,这两部电影,新意是有的,但格局不大,典型的香港低成本电影。
东方魅力手上的这三部还没上映的电影,都不具备震撼世界的能力,所以沈冲在十月份去美国的时候,委托奥维茨从好莱坞招募电影制作人才――他准备打造一部具有好莱坞的格局的香港电影。
师夷长技以制夷,好莱坞的工业水平,远比香港要成熟,技不如人,就好好学,学好了,再用他们的技术,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手机用户可访问wp.wx.l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