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拾二章 慰安妇的苦难与新生第2/2段
“2000人吗?这样的话,我倒是有个想法,您看这样如何……”王凡听到人数后,估算了一下,自己用了一个上午想出的计划,觉得还可行,于是开口道。
第二天,山西省西部的张家庄,张杏(被救出送回村子的慰安妇)正在屋里发呆,突然听到屋子外响起敲门声。
“谁啊?”张杏没有多大反应,慢吞吞的走过去看门,只见外面站着一位女性红党工作人员。
“什么事?”
“你好,我叫刘枫红,奉命接您去一个地方。”屋外的刘枫红说道。
几分钟后,早已习惯听人命令的张杏没有过多犹豫和询问,木木呆呆的坐上了一辆农用三轮摩托,“突突突”的驶离了张家庄。
2个小时后,一辆驶向外蒙的火车上,坐满了像张杏这样的,被救孤身慰安妇,整个车厢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说话、询问,好像没有一个人对于自己将被送到哪里感兴趣,都漠不关心,也许对于她们来说,心早已死了。
下午4点,经过大半天的奔波,张杏和其他十几人在蒙古西北部的一个车站下了车,此时这里已经建立了便利的交通网,一辆军用卡车奉命在此等候。
二三十分钟后,随着军用卡车停下,她们一行人来到一处草绿浓郁的小山谷,谷内有一排相间的白色小房子。
“下车了,请下车!”司机招呼道。车头前,站满了听到车喇叭声音,从小房子跑出的上百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原来这是一处儿童福利院安置点。
由于倭寇驱逐了大批炎黄百姓涌入山西、陕西境内,路途上不少人病饿而死,留下了小至四五岁,大到十几岁的孩子,总数有十几万之多。当初红党决定向外蒙移民一百万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亲人,陕西、山西境内无人可以投靠,就建立了一批儿童福利院,将他们分散安置,并且因为外蒙需要大批炎黄百姓,所以他们中的大约4万人,被安排在了风景秀丽的外蒙地区。
“辽阔的草原将培养他们广阔的胸襟!”王凡想到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因而希望能够能够在这里茁壮成长,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影响,使外蒙的向心力越来越强,这些孩子是第一批洒下的种子,日后会成长为与炎黄关系紧密的外蒙原住民。
“崭新的环境,美丽的草原,湛蓝的天空,再加上孩子们的环绕(因为她们已经不能生育,当时国内的文化背景下,岁数越大会越觉得孤单),在这里她们可以开始真正的新生活。”
虽然刚开始张杏她们还是非常的不适应,但是由于身边环境变得简单,天天看着孩子们那充满希冀的双眼与童真的笑容,慢慢地,所有人都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融入到了福利院的日常生活中。
早上为孩子们做早餐,上午和孩子们一起上课识字,下午轮流骑上蒙马,游览山谷周边美丽的景色,远方的雪峰,近处的花朵,闻着空气中泥土的芬芳,渐渐地,那些记忆中糟糕的片段,被潜意识的过滤、沉淀。
“妈妈,我的鞋子找不到了!”
“妈妈,我饿了!”
“妈妈,哥哥欺负我!”
成为8个孩子代理妈妈的张杏,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每天事情安排满满的,可是她却觉得非常幸福,感觉被需要,被爱。她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她,很单纯很简单。
福利院上空高处。
“王凡,你这么做多少还是有些霸道和自己想当然。”雅迪在王凡的大脑中说道。
“我知道,不过如果她们一直呆在故乡的话,很可能会抑郁一生。”王凡看着屏幕上的她们,回答道:“一个月后,如果不喜欢这里,仍然想回家乡的,我可以让军队再安排一次接送,最终何去何从,由她们自己决定,只是……唉,没想到。可怕的是人心,最先拒绝和嫌弃她们的,会是自己村中的老乡。”王凡叹了一口气。
“这让我想起了你们后世微博上转发的一个帖子,有点类似。”雅迪接话道。
“后世?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不会吧,难道是站街妹?”王凡听到雅迪的话,眉毛一挑问道。
“不是,是李肇星在清华紫荆大讲堂作演讲中提到,他在星条旗共和国见到一个从大陆转过去读书的炎黄小孩,问他在两个地方上学,有什么不一样。小孩说他喜欢星条旗的小学,因为同学看到他,会帮他推车,但在国内,同学见到他就喊‘瘸子来了,瘸子来了。’”雅迪说道。
“……,慢慢来吧,我们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一点点改善吧。”王凡听到后,沉默了一会儿,自言自语道。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