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进步的海抗军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直到了四零年,李广才真正的从生产科研中逐步脱身。但是他现在身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加繁重。一支军队的组织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

  四零年元月军队方面的第一个变化是,海抗军终于有了真正的炮兵教官。徐战不负众望,为李广找到了炮兵教官,而且不是一个,一共三个。领头的教官还是李广的洛阳老乡,程仲英。程仲英现年三十九岁,在武汉会战中双腿被炸断。此人对于炮术颇有研究,在日本留学,曾经在中国陆军大学教授炮兵战术,抗战之后调入华军最重要的重炮兵部队炮十团担任少校参谋。

  论到对重炮的操作和战术,在华军中算是一个高手,负伤之后,身体残疾,只好在老家养伤。

  另外两个炮兵教官,郑强五和许晴万,两个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湖北人,都是战场伤残。而郑强五竟然是海军出身,武汉会战中,海军使用从军舰上拆下来的舰炮和日军战舰对抗,郑强五就是在那一战受到重伤,一只胳臂被弹片彻底削去。

  许晴万对于迫击炮颇有研究,也是在战场上受伤,一只眼睛已经瞎掉,满脸伤痕,身上有六七道伤口。

  国内经济极差,这三个人那点微薄的抚恤金根本就无法保证一家人的生活,生活困顿。加上这些人和日本鬼子已经是血海深仇,在徐战找上门邀请之后,毫不犹豫就答应来海抗军出力。

  现在李广手头的大炮不少,严重缺乏炮兵教官。为了照顾好这三个教官的生活,李广每个人都专门配了保姆。

  有了这三个人,海军陆战队的炮兵培训终于走上了正规。十多门152炮和六门122炮,立马被编制出了二十个炮组。

  海抗军不缺迫击炮,手头的迫击炮就有五六十门,李广知道,越是技术兵种培训越慢,直接就成立了六十个迫击炮炮组。

  对于高炮,海军中需求最大,也被组织了十个炮组,不过现在只能拨出一门高炮供他们练习。

  步兵炮暂时还未生产出来,李广也安排了五十个炮组。

  仅仅这一百多个炮组,就占用了一千多部队部队编制,除了这三个教官,李广安排了四个炮术不错的大排长担任部队的军事主官。

  这几个教官和大排长们对于训练热情立刻高涨起来,用程仲英的话说,李广现在有的重炮放到华军中足足的十分之一。他还不知道,皮卡号现在已经再次前往苏联,购置152加农炮了,顺便还有一条炮弹生产线。等这些大炮到位,可不仅仅是相当于华军的十分之一,有可能达到三分之一。当然152加农炮威力强大,但是运输困难,不一定有华军当家的几十门德制150榴弹炮好用。

  但是射程的强大,使用得当的话完全能弥补笨重的缺点。

  在这三个教官到达之后,李广肩上的胆子总算轻了一点,炮兵建设总算有一些眉目。

  对于海抗军的炮兵来说,有一个极大缺陷,运输能力薄弱。如果是在国内,小口径火炮和迫击炮有马匹可以托运,可是石像岛上别说马匹,连一头驴子也找不到。

  在李广的计划中,步兵炮以及迫击炮最适合的运输工具是美国的吉普车,可惜李广多番打探,才知道美国在二战中闯下了偌大名头的吉普车还没有出世。现在炮兵训练中,无论是步兵炮还是迫击炮全是依靠人力完成运转。六门122榴弹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装到坦克地盘上,也是依靠人力。只有152加农炮的运输是机械化的,使用了坦克地盘作为拖车。

  李广的调整使得海抗军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总计两千两百人的部队,八百海军编制,陆军一千四百。可是陆军的一千四百人中竟然有一千一百多炮兵和装甲兵。步兵仅仅两百多人。

  很明显步兵兵力严重不足,这只能寄希望于正在训练的新兵。

  海抗军军队方面最近有一个最大变化--海抗军总参谋部成立。

  不过这个参谋部足够奇怪。除了重炮教官程仲英是军人出身,其他,李广知道,越是技术兵种培训越慢,直接就成立了六十个迫击炮炮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