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国策 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荷属东印度群岛历来都是美国橡胶、锡等原料的供应地,二战爆发后,双方之间的贸易额更是突飞猛进。美国橡胶进口的1/3,锡进口的1/8来自该地区。此外,东印度群岛对美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很自然,美国不允许日本将东印度群岛纳入它的势力范围。于是在日本政府向荷兰政府提出要求后,美国反应强烈。

  1940年6月,日本正式把东南亚划入了其所要建立的东亚新秩序范围之内,提出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概念。这还了得,美国人的反应更加激烈。

  此时的美国依然有一部分力量主张对日克制,他们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罗斯福本人虽主张对日强硬。而且大英帝国的攻关颇见成效,几个岛屿港口换五十艘驱逐舰,实际上应该算是英国的公关活动,这次交易使得美国人既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也使得罗斯福确立了欧洲第一的战略思想,且又第三次参选总统,所以他极力避免与日本开战,因而在经济禁运问题上他本人犹豫不决。

  但美国人虽然不够坚决,也还是开始了行动。1940年7月26日,美国政府公布了罗斯福签署的管制条例,宣布对航空汽油、润滑油及高熔度废钢铁进行管制。(这项政策是全面性的,对海抗军也有一些影响。)

  9月23日日本人采取了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日军开进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日本对整个东南亚的垂涎之心昭然若揭。美国对日本此举反应迅速,9月26日即宣布终止对日本出口各种类型的废钢铁。

  1940年9月27日,法西斯国家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日本与德国和意大利签定了三国同盟条约,公然对原来的整个世界秩序提出了挑战。这样日本就与欧洲战争、德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日本鬼子这个举动,远比中国命运对美国人更密切相关,实际上日本人已经处于了与美国对立的地位上。

  这些都已经是事实。而李广的推测是:

  日本为了获得资源,必然对整个东南亚挥起屠刀,那里有着日本梦寐以求的所有物资。

  那么日本和美国开战就是必然。

  李广这个论断可谓高瞻远瞩,比起华军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比起毛泰祖的论持久战都要高明。当然是不是高明,读者都知道。

  身处这个时代,李广为国家的贫弱不止一次的感慨。说句令读者丧气的话,即使是天才如蒋百里,雄才大略如毛泰祖,都提出了持久战,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凭借中国自身的力量能够战胜日本。在两位天才和伟人的论断中不约而同的提到待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才有胜利的希望。

  袁教授是读了这两本书的,也极为赞同两位天才伟人的判断。但是任何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处于绝对弱势下,都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所迷茫。

  李广的推断预言在袁教授看来,日本人应该还有一条路会走--主动收缩,如果日本人明智的话。

  李广道:“日本人不可能明智的,日本人从上到下都是赌徒,赌徒知道退缩吗?”

  李广的论断颇有点信春哥可永生的味道。熟知历史的袁教授也知道,日本几次的对外战争,其实都是在赌,第一次甲午战争,他们赌赢了。第二次日俄战争再次赌赢。现在对中国的侵略虽没有胜利,但是仍然站在有利的位置。这样的小日本有什么不敢赌的?和美国人开战,以日本人的疯狂来说,完全有可能。袁教授半信半疑的相信了李广的预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