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超职业的感觉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个时候,“布局专家”聂旋风笑眯眯的开口:

  “呵呵,没想到小强居然准备了这么一手。现在可以肯定,他早就想到了这么一手,不然他前面的下法就无法理解了。。。”

  聂旋风是从全局来解读李小强这步“碰”的。

  前面下了20多步棋,在全局也是“地势对抗”的局面。这步“碰”的好处就在于,它在局部纠缠住黑棋“超高目”那个子。让它更加无法转身。在那之前。由于黑棋对自己的外势已经“投资”了很多手棋。为了保证这些子的“子效”。已经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转身去取实地了。他只能继续去取外势。

  由于有了这个顾忌,于是在这个局部,黑白双方都用貌似很“俗”的手法在这个地方“定型”。

  黑棋为了“顾全大局”。继续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一道外势。白棋呢?当然高高兴兴的在这个地方赚取了“6目便宜”。

  棋局进行到40多手棋,虽然现在谈论胜负还早。不过毫无疑问!现在是白棋的形势稍好。白棋好的原因,当然是那步“碰”。在棋谱还没有继续传进研究室之前。大家七嘴八舌的对那步“碰”讨论开了。

  “李小强是什么时候想到这步棋的呢?”

  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坂田荣男先生喃喃自语:

  “这步棋真是超职业的感觉。这次来中国,哪怕是仅仅只看到这一步棋,也算是不虚此行啊!哎。。真没有想到,原来手割不仅可以用来判断形势。还可以用来寻找妙手的。。。”

  在场的都是围棋行家,坂田先生的话大家都听懂了。没错,李小强下出的这步“碰”,其实就是运用了“手割”的原理。而“手割”。是日本近代围棋鼻祖道策发明的。“手割”这种方法,可以认为是日本流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不过“手割”也有其局限性,它一般在棋盘的边角运用的比较多。这是因为在棋盘的边角,常常出现相近或相似的棋型。只有出现这种棋型,“手割”才有用武之地。而在棋盘的中腹,正所谓“千古无同局”,几乎不可能出现相似的棋型。自然而然,“手割”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这也是“手割”为什么出现在日本,而没有出现在中国古棋的原因。

  由于有了“手割”,“日本流”的围棋好像很多都能够讲清楚道理。有很多道理浅显易懂,连普通爱好者都能够听懂。这好像也是“日本流”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原因。能讲清楚道理本来是好事,不过千万不要把所有“道理”都当成“真理”。

  棋盘上是没有多少“真理”的!

  很多是似而非的所谓“职业棋手的感觉”,其实就是心中的条条框框太多了。在佛教中,有一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说法。心里的条条框框一多,就永远也达不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看山是山”是业余,“看山不是山”是职业。而“看山还是山”,就是坂田先生所说的“超职业的感觉”!

  李小强已经能够“看山还是山”了吗?

  他当然还没有那个本事。他和这个年代的职业棋手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见多识广”。这步“碰”的原创,其实是后世的韩国棋手李石头,李小强只是活学活用而已。

  有一年李石头来中国,代表一个地方围棋队打“围乙”比赛。在比赛中正好碰到了喜欢下“超高目”的“阳春流”。虽然这是一场遭遇战,不过在比赛之前。李石头肯定能够知道对手行棋的特点。“阳春流”在中国棋手中众人皆知,李石头的队友事先肯定会告诉他。

  李石头下出那步“碰”,肯定不是在比赛中“灵机一动”。而是事先就准备好的策略。而他能够想到这步碰,运用的其实也是“手割”的原理。

  能够运用“手割”来寻找手段,这就是李石头的过人之处!

  李小强虽然暂时还下不出这样的“碰”。不过他在运用这步“碰”的时候,他自认为用的比“原创”还好。

  在李石头的比赛中,他那步“碰”很早就下出手。他的对手由于猝不及防,确实也在比赛中吃了大亏。事后分析,如果他的对手应对正确的话,李石头在局面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而李小强运用这步“碰”,可以说在时机上恰到好处。对手明知道局部要被李小强占便宜了,为了不吃更大的亏,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这样下。

  不得不说,在下围棋的时候,很多“手段”是要和“时机”相配合的!

  在对局室内,李小强和依田的比赛还在继续。由于意识到局面的不利,依田基纪在棋盘上显得咄咄逼人。

  李小强不动声色,他在棋盘上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妙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