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 召见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一批以寄地虫幼体为食的宇宙蝗虫运抵远征军后,受到了远征军上下的一致欢迎,并第一时间投入使用,大量的宇宙蝗虫被远征军投放到上百个被寄地虫占据的行星之上,一时间宇宙蝗虫大行其道。◎,

  由于一号实验室提供的宇宙蝗虫全部是弱小的幼体,因此远征军选择的行星最少也拥有初级生态环境,并且在投放宇宙蝗虫之前,还要先把行星清理一遍,最大限度地保证弱小幼体的成活率。

  等这些宇宙蝗虫的幼体在虫柱的滋养下慢慢长大并开枝散叶之后,就可以飞入宇宙,逐渐向周边的星系扩散,一步步地蚕食寄地虫的生存空间,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寄地虫的扩散问题。

  军方的计划虽好,可实际执行起来,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倒是都按计划发展,首批投放的宇宙蝗虫幼体不到一个月就进入了成虫期,开始生女育女扩大种群。

  首批宇宙蝗虫数量有限,食量虽大,却只能吃掉很少一点虫柱,根本达不到抑制虫柱生长的目标,直到种群进行了连续几次扩大之后,数量众多的宇宙蝗虫铺天盖地的扫过行星,才慢慢扯平了双方的差距,并渐渐占据战略优势,初步具备啃光虫柱的基础。

  远征军的战舰数量不多,所以每一次向行星投放宇宙蝗虫幼体之后,都会在行星外空轨道留下卫星,以便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通过分析卫星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发现,在宇宙蝗虫的种群扩大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哪怕这颗行星上还有大量的虫柱,宇宙蝗虫的种群也会一分为二,一多半离开这颗行星。飞向广袤的星际空间。

  剩下的宇宙蝗虫则继续留在行星上,直到种群的规模再次扩大到不得不分家的时候,宇宙蝗虫种群再次一分为二,重复之前的过程。

  这原本就是军方计划的基础之一,问题是分群时离开行星的宇宙蝗虫数量实在是多了一点,留下的宇宙蝗虫数量虽然不少。可是远远达不到抵制虫柱生长的水平,结果就是虫柱趁宇宙蝗虫分群的机会迅速恢复元气,等蝗虫的种群再一次繁育起来,能够抑制虫柱生长的时候,却又一次到了分群的时候!

  结果就是离开行星的宇宙蝗虫越来越多,可各个行星上的虫柱也没能抑=制住!

  面对这个意外的结果,所有人都傻了眼,叶飞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派飞船越过激波区。将相关信息送至一号实验室。

  一号实验室立即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宇宙蝗虫的主要基因来自于普通蝗虫,其行为受到基因的控制,兼受其它生物的基因影响,所以才出现为了照顾后代,成虫飞离行星的一现象。

  相关的实验人员着重强调,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

  人类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少,但是目前仍然不清楚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行为,所以无法通过修整基因组的方法控制宇宙蝗虫的分群行为。

  宇宙蝗虫已经投入战场。不管是将宇宙蝗虫的基因梳理一遍还是重新设计,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不能保证效果,这是叶飞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这个结果让叶飞恼火不已,眼瞅着一直以来进展顺利的天敌计划即将夭折,一号实验室又及时给出了折衷的办法——既然无法控制宇宙蝗虫的分群行为,那么反过来想一想,直接把宇宙蝗虫基因组中和宇宙生物有关的基因剔除。即使再出现分群行为,也会因为无法飞入宇宙而被困行星,从而限制住宇宙蝗虫的活动范围,最终达到控制寄地虫幼体的目的。

  根本想不出其它办法的叶飞立即同意了这个方案。

  宇宙蝗虫的全部资料都掌握在一号实验室的手中,剔除部分基因对这些常年与基因打交道的专家来说再简单不过。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拿出了新的实验体,不过剔除宇宙生物基因之后,与第一代宇宙蝗虫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实验体,已然不能再称之为宇宙蝗虫。

  这个只用了很短一段时间的名因组的方法控制宇宙蝗虫的分群行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