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完成商典,幽州告急第1/2段
项明一边陪着袁绍讨论梁山往事,一边旁敲侧击地试探袁绍的性格,才发现曹操所言的“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绝对不假。
袁绍内心深处依旧一副纨绔思维,如同一个孩童一样,虽然也算聪慧,但性格上的缺陷注定了他作为一方诸侯的必定失败。
见识短浅还在其次,袁绍最大的缺点便是行事太过于注重自己的心意,不懂得妥协的袁绍绝对不是明君之选,这一点在他未来与曹操的交战之中也可看出。
项明通过与袁绍的交谈得知,宋江并非没有对袁绍进行过试探,但袁绍何等心高气傲,怎会专心聆听宋江的诉求,故而,直到袁绍离开,也不知道宋江如此对他的真正用意。
并非是袁绍想不到,而是他不愿想,态度无疑比无能还要可怕,因此,袁绍便对项明的未来构不成威胁。
项明原以为袁绍好歹在历史上也是虎踞北方的霸主,虽不能说和曹操五五对半,也是一方豪强,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
而直到真正与袁绍面对面相见交谈,项明才知道袁绍的失败乃是必然的,他的一时强盛,大多是因为袁家近百年来的雄厚积累。
相比之下,嬴政可以用大秦的积累横扫六国,袁家虽然在资源上不必当年秦国,可名声上却远远胜出,但凡袁绍能够改改自己刚愎自用的性格,也不至于被曹操一战而击溃。
知晓了这一点,项明原本对袁绍的一点戒备顿时烟消云散,开心地同袁绍饮酒聊天,待得宾主尽欢之后,起身告辞。
这一次拜访袁府,目的已然达到,招安宋江一事甚至不用从袁绍手中抢夺,因为袁绍完全就不知此事。
项明也不是没有想过宋江可能告知其他人招安之事,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可能性不大。
一是和袁绍一同被俘的人身份比不上袁绍,在天子面前话语权不大,陶谦倒是有资格上疏天子,可他毕竟是一州刺史,以如此羞耻的方式战败梁山,想必陶谦也抹不开颜面替宋江写这封奏折。
宋江此时,很大概率是想要寻找机会前来雒阳,至少要找到能在天子面前说得上话之人,最次也必然是三公九卿之一。
但此时大汉南北风雨飘摇,雒阳戒备更是森严,宋江绝对找不到机会前往,所以,招安一事必定会暂时耽搁下来。
想到此处,项明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对宋江的招安一事,看来还是要落在自己头上,不过,正如此前所想的那样,此事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发挥最大功效,所以,项明需要等待。
幸运的是,项明完全不缺时间,他回到颂风阁之后,在整理修改《农典》一些纰漏的同时,便开始着手书写《商典》。
相比于农事,后世的商业模式就算是寻常百姓也有所了解,商是一种古老的交换物品的方式,无论是以物易物还是以钱易物都是社会文明得以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商典》的编纂被项明放在第二位。
《商典》msp;但此时大汉南北风雨飘摇,雒阳戒备更是森严,宋江绝对找不到机会前往,所以,招安一事必定会暂时耽搁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