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马陵之战第1/1段
这次我们要谈的就是中华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马陵之战。
话说在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对其制造假象,引诱庞涓就范,使整个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魏国起兵攻打韩国,韩国一看魏国打自己,转头就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国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国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参战方为齐,魏,韩三国,总伤亡数约十五万人。
马陵之战的时间点应该是魏惠王二十七年十二月,结束于次年。
下边要谈的就是长平之战,具体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国君的祖先原为赵侯,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
赵国自周赧王九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赢得多输的少。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国,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
秦国位于赵国的西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最初的领地在秦,在当时属于中华的边缘部分。秦穆公在位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昭王在位时,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伊阙之战,战胜韩、魏两国,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华阳之战,大败赵、魏联军,攻取了魏国的几座城池和赵国的观津。
这次战争的起因就是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赵将赵奢大败于阏与。
这时,魏国人士范雎入秦,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进攻魏国,然后转向韩国。
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出兵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于是,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冯亭不愿意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通报赵国。
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他认为冯亭不将上党交给秦国,是想嫁祸给赵国,接受它带来的灾祸要比得到的好处大的多。
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二人劝赵孝成王接受冯亭的上党郡,他们说:“发动百万大军作战,经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这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
赵孝成王说:“好。”
赵孝成王又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回答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可是战争到了最后,还是以赵军的失败而告终!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原的进程,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华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