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靖康之耻第1/4段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靖康之耻,话说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内”,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
宣和元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的农民起义。
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渡过了农民起义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此外,在外交、军事上接连进退失据,先是听从蔡京之议,与金国连手攻击日渐末路的辽国,约定功成后把原纳给辽的岁贡“转名过户”予金,而宋则可得回失陷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北宋宣和二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宋需将本来献给辽的岁币转献给金,而辽的其余国土亦归金。
宋廷原以为据此便可轻易夺取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腐朽不堪的宋军作战,结果宣和四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
到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关进军,攻克燕京。
这样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
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北宋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北宋,却要北宋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
北宋答应每年另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北宋。
攻燕之战把宋朝的腐朽虚弱暴露无遗,徽宗、王黼fu、童贯等却自称是“不世之功”,大肆庆贺。童贯上“复燕奏”,把一系列败仗说成是胜仗,吹嘘“凯旋还师”。
王黼、童贯、蔡攸等都加官进爵。百官纷纷上表祝贺,又立“复燕云碑”纪功。
北宋王朝亡国在即,徽宗君臣却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所谓“复燕云”的“胜利”之中。
此后北宋朝廷内部权力斗激烈:王黼以赎回燕京有功而权势日盛,与太子赵桓不和,阴谋策划立郓王赵楷作太子。右相少宰李邦彦和蔡攸结党排斥王黼,御史中丞何也弹劾王黼“奸邪专横”,王黼于是罢相。
这时朱勔力劝徽宗再用年已八十、目盲不能写字的老奸臣蔡京,蔡京成为太师总领政事,具体事务由其子蔡绦把持。
白时中为左相太宰、李邦彦为右相少宰,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
1123年7月,前辽国将领、金朝平州,留守张觉以平州降宋,事败逃奔刚成为北宋燕山府的原辽燕京,金人以私纳叛金降将为由问罪。
北宋燕山府不得已斩了张觉,造成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均感到不满。
8月,金国倾向与宋和好的完颜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颜晟继位,筹划攻宋。
1125年4月,童贯、蔡攸又与白时中、李邦彦等排斥蔡绦。蔡京再度免官,童贯封郡王,蔡攸加太保。
8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攻宋。
抵御金国的李纲1125年8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
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攻燕山府。
北宋易州戍将韩民毅投降。
公元1126年1月2日,于白河和古北口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1月22日克信德府。
当金兵侵入中山府,距东京只有十日路程,情势更加紧迫。
徽宗又想弃国南逃。
给事中吴敏去见徽宗,竭力反对逃跑,主张任用有威望的官员,坚持固守。
吴敏荐用太常少卿李纲。
李纲奏上“御戎五策”。
又说,“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要徽宗宣布退位,“收将士心”。
徽宗任吴敏为门下侍郎,辅佐太子。金兵越来越逼近。
徽宗惊慌懊恼,拉着蔡攸的手说:“没想到金人会这样!”说着气塞昏迷,跌倒在床前。
群臣赶忙灌药急救。
徽宗苏醒后,索要纸笔,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1125年12月,太子赵桓即位,1126年改年号为靖康。
徽宗退位,号教主道君皇帝,称“太上皇”。
次年正月初三日,徽宗、蔡京、童贯等人听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决定连夜向南逃窜。
徽宗仅带蔡攸及内侍数人,以“烧香”为名,匆匆逃出东京,跑到亳州,又从亳州逃到镇江去避祸。
童贯和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率领胜捷军和禁卫,在泗州境追上徽宗。
蔡京也以“扈从”为名带领家人逃到拱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