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潘阳湖之战第2/3段
为了诱使陈军速来,朱元璋让陈友谅的老友、元朝降将康茂才写信向陈友谅诈降,表示愿为内应,并约定在江东桥会合,以呼“老康”为暗号。
与此同时,朱元璋根据应天的地形条件作了如下部署:常遇春等率兵3万埋伏于石灰山侧;徐达等率兵列阵于南门外;赵德胜率兵横跨新河驻虎口城;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等率水师出龙江关;朱元璋自率主力埋伏于卢龙山。
并派胡大海自婺州、衢州率兵西攻信州,威胁陈友谅侧后,进行牵制。
轻敌的陈友谅接到康茂才的信后,信以为真,不待张士诚答复,便于五月初十率军自采石进抵大胜港。
待到江东桥连呼“老康”不应,方知受骗,仓促派万人登陆立栅。
朱元璋看到陈军进入伏击圈,乘其登岸立足未稳之际,发出信号,伏兵四起,水陆夹击,陈军大乱,争相登舟而逃。
时值退潮,陈军巨舰搁浅,士卒被杀和落水而死者甚多,另有2万余人被俘。
陈友谅遗弃巨舰100余艘,乘小舟逃回江州。
朱元璋挥军乘胜追击,夺回安庆、太平,又继续取得信州、袁州等地。
陈友谅自应天之战失败后,内部矛盾激化,朱元璋乘其内顾不暇,不断向西推进,仅仅一年间,就攻占了蕲州、黄州、兴国、黄梅、广济、乐平、抚州等地,收编龙兴守军,连下瑞州、吉安和临江,实力大大增强,控制区迅速扩展。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派兵围攻小明王的最后据点安丰。
小明王向朱元璋告急求援。安丰是应天的屏障,救安丰即是保应天,朱元璋于是于三月率兵渡江救援安丰。
四月,陈友谅乘朱军主力救援安丰,江南空虚之机,以号称60万的水陆大军于十一日围攻洪都,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
洪都地处赣北平原,位于赣江下游,由赣江向北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军事地位甚为重要。
陈军登陆后,用各种攻城器械从四面八方向洪都城发起猛攻。
守城朱军浴血奋战,死守洪都,坚持月余。
此时,朱元璋已回到应天,但主力仍由徐达率领正在围攻庐州。
当朱元璋获悉陈友谅全军出动围攻洪都而未直取应天,并悉江水日涸,不利陈军巨舰行动,以及陈军缺粮,士卒多死等消息后,认为这正是消灭陈友谅的大好时机。
遂一面命洪都守军再坚守一月,疲惫陈军,争取时间;一面命徐达撤庐州之围,回师应天。
七月初六,朱元璋亲率水军20万,往救洪都。
十六日进抵江西湖口。
首先派兵守住泾江口,另派一军屯于南湖嘴,切断陈友谅归路;又派兵扼守武阳渡,以防陈军逃跑;朱元璋则亲率水师由松门进入鄱阳湖,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
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就此在鄱阳湖面展开。
二十日,两军在康郎山湖面遭遇。时陈军巨舰联结布阵,展开数十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
朱元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将己方舰船分为20队,每队都配备大小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和弓弩,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先发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敌舰时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
次日,双方展开激战。
朱军大将徐达身先士卒,率舰队勇猛冲击,击败陈军前锋,毙敌15攻洪都,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