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藩之乱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今天来谈谈三藩之乱,康熙亲政后,敏锐地察觉到三藩已经成为国家的心腹大患,把它列为自己必须要解决的三件大事之一。

  虽然,康熙帝认识到三藩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当时财力和兵力有限,并不敢贸然行动。

  康熙十二年3月,尚可喜主动请撤藩归老辽东。

  康熙立即抓住机会,答应了尚可喜的请求,并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康熙的行为引起了其他两位藩王的警戒,于是他们也相继请撤藩归辽东以为试探。

  康熙以“撤亦反,不撤亦反”,果断下令撤藩。11月,吴三桂发动叛乱,耿精忠、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及广西将军孙延龄先后响应,清政府军事上并无准备,一时,三藩占据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省,以及湖北、浙江、陕西、甘肃等部分地区。

  1675年,吴三桂与清军的对抗到了顶峰。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反叛力量而孤立吴三桂。

  1678年,尚之信、耿精忠及陕甘的王辅臣相继投降。

  同一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开科取士。

  不久吴三桂病死,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贵阳即位,改年号洪化。1680年,吴世璠逃到云南。次年,清军攻入云贵省城,吴世藩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不久之后,朝廷在福州、广州、荆州设八旗驻防,以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清康熙初,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时称“三藩”。

  “三藩”多拥重兵,久镇其地,形同割据。康熙十二年3月尚可喜自动请撤藩归老辽东,吴三桂、耿精忠亦相继请撤藩归辽东以为试探。

  康熙以“撤亦反,不撤亦反”,下令撤藩。

  吴三桂于11月发动烦乱,耿精忠、尚可喜子尚之信及广西将军孙延龄先后响应,清政府军事上并无准备,一时,三藩占有云、贵、桂、粤、闽、湘、蜀等省,以及赣、浙、陕、甘、鄂的一部。

  清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分化瓦解;在军事上遏制吴部于湖南,然后剪其两翼。

  十五年,尚之信、耿精忠及陕甘的王辅臣相继反正,吴三桂于衡州称帝,国号周,年号昭武,开科取士。

  寻吴三桂病死,孙世璠嗣位于贵阳,改年号洪化。

  十九年吴世璠败走云南。

  次年,清军入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乱平。

  耿精忠、尚之信等被处死,藩产入官,尽撤藩军入北京。

  寻于福州、广州、荆州设八旗驻防,以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

  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

  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

  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

  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

  吴三桂初镇云贵,清廷曾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西选”之官几遍各地。

  当时有“西选之官遍天下”之说。顺治十七年,云南省俸饷九百余万,加以粤闽二藩运饷,年需两千余万。

  邻近诸省挽输不足,则补给于江南,致使清朝财赋半耗费于三藩。

  吴三桂自恃势重,益骄纵,踞明桂王五华山旧宫为藩府,增崇侈丽,尽据明黔国公沐氏旧庄七百顷为藩庄,圈占民田,迫令“照业主例纳租”,并“勒平民为余丁”,“不从则诬指为逃人”。

  又借疏河修城,广征关市,榷盐井,开矿鼓铸,垄断其利,所铸钱,时称“西钱”。

  吴三桂专制云南十余年,“日练兵马,利器械”,暗存硝磺等禁物。<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