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太平天国运动第1/3段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话说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洪秀全雕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
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1844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后转至武宣。
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并分封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
5月16日由东乡突围北上象州,因遭清军堵截,折回金田地区,被包围。
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安,粉碎清军围攻。太平军在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
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冯云山中炮身亡。
后折入湖南道州,在此整顿队伍,增修战具;制备军火,并作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
8月10日,弃道州东进,占郴州,建立“土营”。
9月攻长沙,萧朝贵阵亡。12月占岳州,建立水营。
1853年1月攻下武昌,震动清廷。
2月9日,洪秀全等率领号称50万众、船1万余艘,夹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
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定为都城,改称天京。
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
太平军攻占江宁后不久,清军即赶来堵截。
钦差大臣向荣率万余人在天京城东建立江南大营,阻扼太平军东出苏、常;钦差大臣琦善率万余人在扬州外围建立江北大营,遏止太平军北上中原。
同时拟南北配合,伺机夺占天京。
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1853年5月13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领2万余人由浦口出发,奉命“师行间道,疾取燕都”。
太平军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长驱北上,于1853年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镇,驻守待援。
清廷震惊,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后又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
北伐军陷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时值隆冬,军资缺乏,援军不至,处境日艰,被迫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束城,旋又至阜城。
清军紧追不舍,北伐军再度被围。
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时,才考虑派军增援。
1854年2月4日,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统率北伐援军7500人,从安庆出发,经皖北、苏北,直入山东。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