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太平天国运动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5月天京再组援军未果,北伐军遂陷于孤军作战。

  林凤祥、李开芳得知援军北上,于5月5日由阜城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连镇。

  为分敌兵势,迎接援军,李开芳率千余骑于28日突围南下,占据山东高唐,获悉北伐援军已败,乃筑垒固守。

  北伐军兵分两地,势更孤单。

  1855年3月7日,连镇被僧格林沁攻陷,林凤祥被俘。

  僧格林沁旋南下会胜保军猛攻高唐。

  李开芳突围南走茌平县冯官屯。

  5月31日,冯官屯在僧格林沁引水浸灌下失守,李开芳被俘。

  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但由于战略上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终致全军覆没。

  在北伐的同时,1853年6月3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两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

  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

  石达开至安庆主持西征战事,集中兵力进攻皖北,于1854年1月14日攻克庐州。

  继率师西攻,于黄州堵城大败清军,乘胜再占汉口、汉阳,进围武昌。

  同时分军两支向鄂北、湖南进军。

  与曾国藩所率湘军战于岳州、湘潭和靖港,失利退出。

  湘军乘势陷武汉,并突破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防线;

  1855年1月,兵锋直逼九江。为阻遏湘军攻势,石达开率军驰援,于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

  旋乘胜反攻,再克武汉三镇。清廷为挽救败局,调集兵力围攻武汉,西征军与湘军在武汉周围激烈争夺。

  1855年10月上旬,曾国藩自江西遣军援鄂,武汉形势危急。

  石达开又率部西上,败湘军于咸宁、崇阳,并乘虚挺进江西,连占7府40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西征军事达到巅峰。

  1856年3月,石达开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西征作战结束,基本实现预定战略目标。

  自太平军北伐、西征后,天京一直处于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包围之中。

  1853年12月,太平军弃守扬州,江北仅占瓜洲。

  1854年夏,清军自广东调“红单船”50艘驶抵天京江面,天京上下游交通受阻。

  1855年8月,芜湖失守,镇江危急,天京外围的军事形势日趋严重。是年底,洪秀全、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调兵回救。

  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率数万人白天京援镇江,北渡瓜洲,4月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扬州,旋又南渡,连破镇江外围清军营垒后撤回天京。

  时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前线赶回,太平军兵力更厚,6月攻破江南大营。

  向荣败走丹阳,不久忧愤而死。至此,天京的威胁基本解除。

  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

  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

  合朝文武迎石达开到京辅政。

  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

  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于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

  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

  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

  此时,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全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处于高潮,加之洪秀全起用李秀成、陈玉成等一批年轻将领,才使军事形势没有发展到恶化的地步。

  1858年初,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攻天京。

  为解京围,后军主将李秀成请命出京,与前军主将陈玉成在安徽枞阳举行会议,确定作战方略。

  会后,陈玉成率部首先攻占庐州,后南下会李秀成部,于1858年9月27日攻破位于浦口的江北大营。

&em年12月,太平军弃守扬州,江北仅占瓜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