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北京十三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于是,他们或者选择逃亡,或者选择了集体自杀。

  历史是有这样的经验的:元军攻入大宋都城的时候,清军杀入燕京和打过长江的时候,已经有无数的“前辈”为他们做出了悲惨的榜样。饱读史书的他们过去是在欣赏血写的历史,现在则轮到他们亲身实践了。

  荣禄一面擦拭着额头的冷汗――不是天热而出的汗珠,而是被吓出的冷汗,看向龙谦的目光带上了由衷的感激。

  其实,这不过是三家的遭遇而已,以后荣禄会得到详细的资料:

  就在燕京城破的这天,集体自杀的贵族很多:

  宗室侍读崇寿,杀掉全家之后,钢刀贯胸而死,真下的去手。

  宗室侍读宝丰先是追赶出京的两宫,没有追上,回家后全家吞金而死。

  宗室奉恩将军札隆阿与儿子、儿媳、女儿和孙子一起自缢。

  都统御前侍卫奕功,在联军冲到家门前时的危急关头,插紧大门,率全家十人跑到后院,堆起柴草,阖家[***],最后,没有烧死的人挣扎着投井而亡。

  曾在安定门城楼指挥战斗的吉林将军延茂在城破后只身回家,与母亲、兄嫂、弟媳和子女共十二人引火[***]。

  三品衔兼袭骑都尉陈銮一家三十一人集体自杀,这是这份血染的名单中最高的数字。

  据不完全的统计,燕京城破的两天之内,全集集体自杀的皇亲国戚有三十余家,两千余人。贵族总是人口繁茂,所以这个数字也就格外惊人。

  没有选择自杀的王公大臣的遭遇让那些“争分夺秒”全家自尽的人家感到幸运。

  户部尚书崇绮,字文山,姓阿鲁特氏,是道光、咸丰两朝的大学士赛尚阿之子。这是一个很不一般的满族贵族,最大的不一般是,崇绮在步军统领衙门当一个小官吏的时候,没有如其他的满族贵胄子弟一般的风流倜傥,斗鸡走狗,而是夜夜挑灯夜读。终于在1864年的科考中金榜题名,而且名次竟然是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人们乐于称道的状元郎。这个结果立即引起了轰动,也让宫廷紧急商议该怎么办。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在叙述这个悲惨的曰子所发生的悲惨故事的当间,插入这个带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或许能让读者的神经松弛片刻。崇绮作为满洲官宦子弟,考取状元本来是一件让统治者值得庆贺的好事,为什么还要紧急商议呢?那是因为满洲入主中原采取的特殊政策所致。满洲最高统治者出于“以武立国”的思维定势,并不希望本族子弟沉湎于汉人的经典而荒废其习武的传统,所以规定满族子弟一生下来便领有国家拨给的钱粮。不鼓励满洲子弟去与汉人争夺本来就很紧张的科举指标。这个规定除掉满族子弟领取生活费的特权外,似乎有一点照顾汉民的意思在内,其实是满洲统治者清楚,与其让他们那些连汉话也说不利索的子弟们去科举丢人,还不如不考呢。实际上,满族入主中原的二百年间,偶尔有满蒙子弟参加科举,也从没有考中状元的盛举。但偏偏出了个崇绮,难怪乎朝廷要慎重研究了。结果在“只看文章,不论满汉”的呼声中授予了崇绮翰林院编修。自此,崇绮的好运接踵而至,女儿被选为同治皇帝的皇后。于是,这个满洲状元又兼了国丈,于是,崇绮一路顺风地升任盛京将军,户部尚书。

  庚子年,崇绮已经七十余岁了。而且,他与义和团并无多大的关系,只是为了政治投机而为端郡王立为皇储而呼吁了那么一下。但他有些心虚,得知慈禧与光绪逃走,自己也跑到了保定。没有来得及跟随他出逃的家人却落入了联军之手,崇绮的妻妾、女儿、儿媳均被关在天坛,被恣意轮歼。被释放回家后,崇绮的儿子崇保愤恨无地,挖了个大坑,将孩子们活埋了,然后在坑边自缢身亡。崇绮的妻子则带领剩下的家人全部自杀、身在保定的崇绮得知这一消息,羞愤交加,大哭了一场,也自尽了。

  并非只是王公大臣是这场劫难的受害者。

  联军进攻燕京的理由是消灭义和团。的确,在1900年的夏天,燕京、天津一带的义和团高达数十万人。但这支庞大的农民队伍在联军打破燕京后便神秘地消失了,没人能说得清他们去了哪里。事实上,大部分义和团在城破前便逃出了燕京,留在京城来不及逃跑的也不会穿着义和团的服装,拿着他们简陋的武器或者法器“呼啸周衢”了。

  联军首先包围了贵族,最大的不一般是,崇绮在步军统领衙门当一个小官吏的时候,没有如其他的满族贵胄子弟一般的风流倜傥,斗鸡走狗,而是夜夜挑灯夜读。终于在1864年的科考中金榜题名,而且名次竟然是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人们乐于称道的状元郎。这个结果立即引起了轰动,也让宫廷紧急商议该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