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坦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没。总院还在前线,她怎么能回来?”

  “呵呵,我的一位长辈听说了娜塔莉亚,很是感兴趣。等娜塔莉亚回来,一定带你俩口子见见我那位长辈。呵呵。”陈豪曾向陈超谈起扬基生的故事,陈超大为惊异,很想见见这个甘愿做中国媳妇的乌克兰姑娘。

  “一定,一定。哦,你在首都有亲戚?没听你说过啊?”在喀山寻宝的日子里,俩人曾无话不谈。

  “其实没血缘关系。因为我父亲过世早,他照顾我一家非常多,一直视其为父辈……”这么说,陈豪有些内疚,因为陈超就是他的养父,在父亲罹难后,家里失去劳动力,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全是靠着陈超……自己年龄越大,越发感觉到陈超一家的厚道仁慈,陈超不必说了,陈夫人及陈淑陈娴陈志都没有将他们一家当累赘,一直到现在,仍然“享受”着陈家的关照。母亲每次来京,都是住在陈超府上的,从来没有感觉到见外。

  “咦,这就怪了,你老家不是在沂州吗?”

  “一言难尽,有机会慢慢跟你说吧。”

  陈豪的第一件差事是视察坦克厂。这是装备局必须了解的。带队的是迟春先中将。这个著名的骑兵将军对坦克也一无所知,根据兵工总署的资料,他们第一站先到了太原。

  北京到太原的火车上。迟春先问及陈豪对德国坦克的印象,陈豪却说不上来。据他所知,远征军只进行过一场反坦克作战,是第1军打的,陈豪没有去过1军,根本不知道。

  “按司徒总长给的材料,这玩意(指坦克)也不堪一击啊?而老宋说贵的要命。一辆坦克的造价竟超过了3万5,花这冤枉钱干嘛?”迟春先拍着小桌上的资料说。

  “这。我真说不上来……”陈豪挠着头发说。

  “而且,为啥叫坦克呢?还不如叫装甲汽车呢。”迟春先将资料和照片收进了公文包,交给了他的副官。

  目前兵工总署管理的军工厂只有两家生产坦克,一家在太原。另一家在洛阳,按照兵工总署转来的资料,太原生产的一款是轻型坦克,自重只有11吨,而洛阳的那款则叫中型坦克,自重达到了17.5吨。

  等他们见到了实物,陈豪吃了一惊。因为样子跟他看到的那些从军情局转来的英法德等国投放战场的坦克根本不一样,比那些笨拙的家伙漂亮多了。

  坦克漆成了土黄色,目测高度超过了2米。长度约5米,宽度2米半吧,底座上安了个圆形的炮塔。装了一门37火炮,炮塔左面装备了一挺机枪。

  “不错啊……”迟中将围着坦克转了几个圈子,然后第一个从顶部入口钻进了坦克。

  陈豪抑制不住好奇和兴奋,跟着中将钻进了坦克。第一感觉就是太狭小了:分两层,下层是驾驶员的位置,上层稍宽大些。靠后是炮弹仓,虽未装实弹。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中间靠前是炮长的位置,靠左的是车长兼机枪手的位置。

  俩人没有说话,轮换着上下看了一遍,一不小心,陈豪的脑袋被磕了下,苦笑着对迟春先说,“这玩意保险,但太憋屈了。”

  “保险?也不知试验过没有。咱们的75炮不是把德国人干的哭爹叫娘?”

  听迟中将的意思,好像他不看好这玩意。

  厂方总工程师详细介绍了坦克的研制情况,这已经是改进版了,最初的研制是从16年开始的,根据兵工总署提供的图纸和照片(没有实物),以及粗略的技术参数,工厂开始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发动机、传动装置完全是借用美国转让的110马力拖拉机的现成技术,炮也是现成的快速炮虽然已经不再装备部队,但生产没有问题,太原炮厂就可以干。初样车和正样车分别在1917年3、8月定型,按试验大纲开始了分项试验,当年年底对正样车进行了22项改进,包括对火炮的改进。现在看到的这辆车就是改进的成果,但仍有4项未达标,其中就有火炮。试验表明,照搬原有的37速射炮不行,太原炮厂重新设计了一款坦克专用的高膛压火炮,现在尚未正式定型。另外履带也不合格,正在改进中。

  迟春先似乎对厂方一大堆数字和技术术语不感兴趣。他提出实际拉出去看看。于是一行人去了北郊的试验场,那里有两辆用于路试和射击试验的样车。

  表演包括复杂地形越野和射击两大科目,表演令迟春先极为满意,他对陈豪说,“这玩意儿行!除了对手的火炮直接命中,机枪是不管用了,至少解决了步兵冲锋的问题,跟在它后面,一下子就到敌人的战壕边了……嗯,铁丝网也不在话下。”

 重达到了17.5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