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节度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太子杨显和赵王杨毅雄,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

  唯独作为百官之首的赵璋,没有说过一句话。这让皇帝杨怀信,不知道赵璋作何打算。

  “我的左相,你倒是也说几句。”

  杨怀信望向沉思之中的左丞相赵璋。

  左丞相赵璋愣了一会,才坐直了身子,对着杨怀信一拱手。

  “出兵,是要出兵的。不过我在想,蜀地快马往返成都和长安,需要一个月。而前方的军情,讯息万变。若是事事都请示长安,难免会贻误战机。”

  见到赵璋在思考制度上的问题,屋子里的重臣们都起了好奇心。

  “哦?”

  皇帝杨显也来了兴致。

  “魏晋在边关重地,指派持节都督镇守。汉安帝时,更有诸军节度使一职。我们何不效仿古人,于特殊之地、特殊之时,让一人统管军、政。集权于一处,可以有效的集中人力、物力,来应对军事所需。”

  赵璋的话一出来,如同沸油中滴入一滴冷水,引起了重臣们的交头接耳。

  “汉末的诸侯割据,就是因为地方上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左相只想着军、政一家的好处,却忘了军、政一家的前车之鉴。”

  首先对于赵璋的提议表示不满的,就是太子杨显。

  杨显的顾虑,出于两方面。

  假如新设“节度使”统辖一地军、政,会可能尾大不掉。

  还有就是,一旦设立节度使,必定是赵王杨毅雄的部下出任。

  太子杨显可不想看到赵王系的势力,再增加。而且,太子杨显有些搞不清楚左相赵璋的想法。

  左丞相赵璋,百官之首。赵璋一向和东宫交好,力挺太子杨显继位。如此增加赵王势力的事情,赵璋会看不到?

  “太子,稍安勿躁。老臣说过了,特殊之时和特殊之地。特殊之时,指的战时。特殊之地,指的边关,以及和长安距离遥远的地方。事事都要请示长安,岂不是让前线将领束手束脚。还有就是,节度使之兵,难道比北衙六卫、南衙十六卫加起来还多?”

  也许是老了,赵璋说完之后,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

  “朝廷和地方,分为两种情况。一,强干弱枝。二,外实内虚。只要保持禁军的强势,何惧地方上的尾大不掉。”

  “新设节度使一事,稍后再议。就如太子和赵王之言,尽早选出一人挂帅,讨伐不臣。”

  皇帝杨怀信做出了最后的决议。

  屏退众人之后,甘露殿中,只剩皇帝杨怀信和左丞相赵璋。

  杨怀信看了赵璋两眼,才问:“左相认为太子和赵王比,孰优孰劣?”

  “太子长于政务,而疏于军务。赵王强于军务,而弱于政务。”

  赵璋如实回答。

  “这也是朕,不知取舍的地方。左相认为,他日当传国于太子还是赵王?”

  “立嫡、立长传位太子。何况太子,国之储君。既然已立太子,何来传位赵王一说?太子没有失得德,亦无犯错。”

  杨显苦笑,赵璋真是儒家子弟,对于礼法,丝毫不让。

  “左相既然如此坚持于太子,为何又想要建立节度使,这一军、政一体的官职。左相这不是在增加赵王的权柄吗?”

  “赵王和太子,君、臣名分早已经定下。臣非是为了加强赵王权势,而是为大齐确保一个安定的蜀地。”

  赵璋的回答,滴水不漏。

  “朕记得晋阳李氏的家主,是去年死的吧。李家小儿,这次表现尚算可圈可点。就给他个机会,让他独领一军。”

  杨怀信看了一眼赵璋,别有深意的说。

  “臣,替太子谢陛下!”

  左丞相府,一个下人飞快的跑进了赵璋的书房。

  “老爷,太子殿下已经进了大门。”
传位赵王一说?太子没有失得德,亦无犯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