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一笔政绩,江中遇匪第3/4段
林知府今晚来参加寿宴,并没有向往年醉生梦死,而是打算跟唐家人谈谈,让对方降低点米价,或者弄点粮食放在仓中应急。
可惜,唐家正打算在米价贵时,好好挣上一笔,可以说,米价上涨,本就是他们操作的后果,又岂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然是不允了,表面上只能打哈哈。
林知府心中虽气的要死,可也知道,与对方在一条船上,无法撕破脸,鱼死网破的代价,他也承受不起,只能忍气吞声,另想他法。
最后双方都不欢而散,用利益维持起来的关系,在利益面前,同样脆弱地不堪一击。
此时的林知府虽满心郁闷,可却不知道危险马上就要临头了。
柳折眉从徐同知这里得了第一手资料,当即很快行动起来,四处查证,并向弘治帝上了一道秘折。
又与徐同知讨论了一些细节,最后都觉得,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是个动手的好时机,可要动手,从哪里先入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行。
柳折眉的秘折,是通过锦衣卫的传信方式上报的,那速度自然要比平常传递信报也要快的多。
既然用了锦衣卫的途径,又怎么不会给自己未来娘子传递点消息呢,不管怎么着,柳折眉也是需要关注朝中的动向的,而他在朝中并无稳定靠山,虽然内阁次辅李东阳好似还算欣赏他,可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没到信任有加的地步。
更何况,柳折眉也知道,自己有了秦韵这样一个东宫近臣的未婚妻,自然是不能在朝中随意站队的。
于是,我们的秦千户,为了抓到纵火犯,联合锦衣卫各个衙门在京城严打时,就接到了柳折眉的密信,其中有关于倒卖官粮的详细情形。
柳折眉自然不会等着秦韵给他出主意,而是自己先行了第一步,他的第一步是怎样的,简单地形容,就是贴大字一报。
要是秦韵见了,也许会有点时光错乱的感觉,最近米价飞涨,本就是牵动百姓心神的一件大事,可谁也没想到,一夜之间,府城各处墙上都出现了各种大一字报,内容自然是要求府衙放粮平价的。
贴大一字报这等事情本就是锦衣卫擅长的,这个突然袭击,根本就将府衙的人一下给打蒙了。
就在这时,柳折眉这个钦差巡按终于正式登场了。
林知府一边焦头烂额地吩咐手下人尽快查明大一字报的出处,一面正准备迎接钦差大人,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就在这个紧要的时候,徐同知竟然跳了出来,向他请命放粮。
不仅如此,那徐同知还鼓动那些被柳折眉特意派来的山贼们冲击府衙,就在这时,守城门的前来报信,说巡按大人已经进城了。
柳折眉的钦差依仗刚进府城,就被挡路拦轿了,然后报着为民请命的名头,柳折眉早就派得力的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查验官仓的存粮。
速度太快,林知府根本就没来得及反应,到了这个时候,林知府也知大势已去,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可已经来不及应对了。
短短的两日内,这府衙的天就变了,除了徐同知外,全府城的官吏都被暂时关押起来了,而涉案的唐家,一夜之间,全家都被关了起来,柳折眉更是让徐同知以府衙的名义将对方店铺中的粮食,低价向外抛放,先解决本地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这次倒卖官粮事件,得益的只有徐同知和柳折眉,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徐同知大概会升任本地的主官,成为知府,而柳折眉则是刷了他从政以来的第一笔政绩。
消息传到朝中,朝中许多人已经感到了威胁,想着怎样才不给柳折眉新的出头机会。
为了接收柳折眉的胜利果实,朝廷又很快派遣了一位御史中丞来接替柳折眉处理后续事务,毕竟,柳折眉的正经差事,是关于抗击倭寇的。
这件倒卖官粮的大案传出去后,给沿途的府县都提了个醒,各地都战战兢兢的,唯恐被柳折眉这个钦差巡按猫拿耗子多管闲事。找到自己的错处。
柳折眉也见好就收,他并不想抢了御史们的差事,也不想做清贵的风宪官,这样一路上,倒也无声无息地快到杭州府了。
这一路上,有一段走的是水路,再在船上行两日,就到杭州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