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拉队伍第2/2段
李默涵问:“那存折呢?”
高祥答道:“存折都是苏祥生自己收着的。”
李默涵望了望马迁安,马迁安叫人取来那日从苏祥生哪儿夺来的一包钱财。一番翻找之后,果然在其中找到一本怡和洋行的存折。
“哟,想不到这小子存了三十来万。”马迁安喜滋滋地说道:“这下可好,都归咱们了。”
李默涵接过存折一看,笑道:“你高兴地太早了,看到这几个词没有?需要密码才能提款。”
马迁安不懂英文,既然李默涵这么说,应该是不会错了。“那敢情是匹石头马,能看不能骑啊?”
“呃~!”高祥插嘴道:“那也未必。”
马迁安眼珠一转,看向高祥,“听这话,你知道?”
高祥莞尔,不置可否,只是捋了捋短须,然后向李默涵深深一躬。
一切尽在不言中。
收编了队伍就要操练,李默涵一向把“做大事”挂在嘴上,弄得手下人也各个雄心勃勃,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虽然,他们大部分人一直不知道李默涵口中的“大事”到底是什么事。
李默涵首先让这班手下换了一身衣服,黑色的绸衫布裤、铜板头皮带之类的江湖行头统统不许穿,全部换上李默涵从天津拍卖行淘来的英军库存物资。
北方正式的拍卖业最早出现在天津、北京一带,那还是十九世纪的后十年期间。当时天津在华北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商埠,拍卖业在那时开始出现了。不过,那时由中国的投机商开办的拍卖行,带有很浓的地方色彩,与国际惯例相去甚远。
1900年,一位名叫彭尼尔的英国退伍军人颇有眼光,他决定在天津开办一家“正宗”的拍卖行。他向英国领事馆申请设立拍卖行,经批准,彭尼尔在曲阜道建立了魁昌拍卖行,从事代客拍卖旧货的无本生意。不久他利用赢利在拍卖行旁边又开设了一个魁昌洋行,专门经营洋酒、罐头、食品等。他利用关系通过兵营还免税进口货物,获利甚大。后彭尼尔聘请周捷三担任拍卖行的经理,张功允、田占一任洋帐房会计,通过华人雇员向中国商民兜售商品。他还四处打听,一旦知道有回国或调动的外国人,就设法包揽代为拍卖的生意,因此,赚钱甚多。“魁昌拍卖行”的建立可称得上是中国拍卖史上的里程碑。自此,标准的英式拍卖规则正式引人中国。
彭尼尔仿照英国办法,制作两种拍卖标志的旗帜,一是红白方格旗,一是蓝白方格旗。在拍卖场所门口先挂出红白方格旗子,表示“本日看货”。一般货物看货一天,水残、火残的大批货物可以看货3天,均有专人接待。所有准备售出的货物均分门别类堆放,并有部分样品陈列,按顺序编排号码,供人参观,抄记货名、规格和数量等。
这些北方大汉换上挺括的英式军装之后,倒也有模有样。
第二件事是训话
“我的队伍只有三条规矩:第一条,听我命令;第二条,听我命令;第三条,还是听我命令。这队伍里只有一个头,那就是我李默涵。”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