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梁启超来访2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刘慕圣拿着拜帖进了内室,李默涵正和几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们坐在花厅的八仙桌前,对着面前一个墨色玻璃瓶左看右看。玻璃瓶上贴着一个白色的纸标签,标签上写着c68o22s的分子式。如果对化学熟悉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一瓶磺胺。

  磺胺早在本世纪就被人工合成,不过它不是作为药物而是作为工业染料的配料。对氨基苯磺酰胺在1908年就由澳大利亚人保罗盖尔茨人工合成并申请了专利,但是它的药用价值却没有被发现,而是用来做化学染料的中间物质,直到1932年,百浪多息被合成后,德国人杜(多)马克才发现含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百浪多息具有‘杀’菌作用,而直到三十年代末才开始大规模应用。严格来讲,磺胺并不能杀菌,而是抑制阻止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

  现在保罗盖尔茨的专利应该还没有到期,但是李默涵却打算在国内大量生产磺胺了,至于专利权什么的~拜托,中国可是出了名的山寨大国,专利权什么的在后世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更何况现在?保罗盖尔茨还能杀到中国来告自己侵权不成?

  但是问题也来了,对氨基苯磺酰胺是由对乙酰胺苯磺酰氯与氨水反应经水洗得到,而那个什么酰氯是由乙酰苯胺与氨苯怎么反应,乙酰苯胺又是乙酐和苯胺又是冰醋酸怎们反应?李默涵对化学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譬如索尔维制碱法的原理和化学反应式是个化学家都知道,也能在实验室里轻易的合成,但为什么真正的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工艺却被垄断了呢?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化生产是有巨大的差别的,最大的一个差别是连续生产。在实验室里从这个试管里把刚才反应好的化学物质再移到另一个试管里与其他的试剂,或是在这个试管里滴上几滴试剂进行新一轮的反应,但要在工业化生产中怎样实现刚才的步骤却不会简单。批量生产在近期除非有大笔的资金和足够多的设备以及原料,当然最重要的是技术人员,特别是专业的化工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是化学家,他们在工程技术装备方面比化学家要强。

  不过好在李默涵现在就有这么一支科学家团队,和他一起“围观”这瓶磺胺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范旭东、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硕士陈调甫、上海大效机器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王小徐、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学专业毕业生李烛尘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侯德榜,这是中国近代企业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团队。

  按照范旭东的想法,本来他们一帮人是要先改良盐业的。但是李默涵派人将他们徐州来,告诉他们磺胺这个还没有被人发现的巨大药用价值之后,范旭东等人就改变了主意,毕竟如果磺胺药物的研发成功了,不光是中国,就是全世界也会有数以亿万计的人得救。

  李默涵说道:“我们就先从磺胺砒啶开始,然后慢慢向外延伸。我只知道磺胺砒啶的分子式是c11113o2s。接下来的,就要靠各位专家了。”

  侯德榜是这群人中的化学大拿,他说道:“砒啶的分子式是c55,六元杂环化合物。具有与苯环相似结构,一个氮原子替换了苯环上的一个碳原子。磺胺的分子式是c68o22s,我想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线索,下一步应该不是很难。”

  范旭东等人也都是点了点头

  李默涵高兴地搓着手,说道:“如果研近代企业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团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