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狙击学校第2/2段
徐州云龙山有一个建在半山腰的靶场,这处靶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保密性。这里没有任何标识,但是戒备森严。在靶场周围一公里部署有军队,任何人不得靠近,除非有特许通行证。
1914年,英军部队论证了号称世界上任何国家训练最快、最好的步枪手的方法。每一个人在战争范围内都可以在1分钟内瞄准目标连续射击15次的能力。如果战势继续的话,利用这种技能六个月内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英国训练快枪手很少能说明与精确射击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快枪手根本无法对付德国狙击手给他们带来的威胁。更糟糕的是,除了一些标明的地域标志和从老兵那得到的严厉的警告外,大部分士兵还不明白狙击手是怎样的危险。有的新兵为了满足好奇心,在壕沟里情不自禁地向矮护墙外偷看,一颗子弹打到脑袋上就无力的倒下了。1915年的任何一天单独的一个营里都会有12至18人因为这个被狙击手干掉。
在德国部队中,很多是务农的农民,他们在战前都携带着配装瞄准镜的线膛猎枪打猎。在射击技巧和伪装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人们都使用它。德国与英国不同,打猎是一项很普遍的闲暇运动。广阔的森林也给打猎提供了场所,因此使用带瞄准镜的枪比英国人使用的更普遍。而在英国,使用枪支打猎是上层社会的娱乐项目。皇室成员、贵族、绅士才有时间和足够的金钱去参与这项高雅而残暴的运动。只有很少的大游猎场和山地猎鹿人,才有这样带瞄准镜的步枪和使用这种武器的经验。
因此,战争一爆发,德国部分很快就能征用成百上千的适合精确射击的步枪,还能拨发15000多支的毛瑟步枪以及已经训练好的、可供使用的狙击手。这些人中有的一生都在森林里做狩猎员或者从儿童时就开始学习狩猎,他们对地形地貌的熟悉和掌握技巧大大超过普通的士兵,更善于追求地理位置对他们优势的重要性,伪装的有效性。因此,这群人就像漫游在无人区域,展开像狩猎一样的狙杀行动,把伤亡和恐惧加在英国人和法国人身上。
在这个时代,恐怕德国人自己都未必比李默涵更加深刻地理解“狙击战术”的重要性了。因此,从党卫军成军伊始,李默涵就专门鼓励把营里射击成绩最好的人集中在一起进行封闭式训练,后来又特地有目的性的招募居住在深山里的山民和职业猎人加入。训练营里的狙击手通常由3个人组成一个小队,24个人组成一个大队,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射击阵地。
他们由李默涵亲自挑选并训练,使用的是有别于其他作战部队的日本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后坐力小,射程远,而且弹药在枪管内燃烧十分充分,几乎不会产生枪口炽焰和白烟,非常难以从枪口火光或白烟发现狙击手潜伏的位置。
步枪配备的是德国产卡蔡司4倍光学镜头,是李默涵从一个德国医生那里借来的,然后用山寨手机复制了一大批。经过李默涵本人试射,可在400米内准确击中目标头部,在600米处击中目标胸部。至于最大射程1100米的目标,李默涵觉得没有必要苛求,至少就目前没有实际需要。
今天,在狙击手学校正在进行一场对抗测验。狙击手们3人一组,分别在600米、500米、400米、300米、200米、100米的位置上向靶台射击,然后由比赛对手来搜索对方狙击手的位置。这场测试其实并不侧重考验狙击手的射击技巧,实际上考验的是狙击手的潜行和伪装能力。
比赛进行了一上午,绝大部分狙击手在300米的位置就被对方发现了。
比赛结束,狙击部队指挥官林尚勇少校吹响哨子集合。林尚勇是山东人,曾留学德国军校,可以算是眼下的中国人之中,除了李默涵之外最早接触狙击战术的人了。
哨子一响,狙击手们纷纷在靶台前面集合列队。林尚沃一扬手,用浓重的山东腔官话说道:“士兵们。你们今天的表现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是考虑到你们服役时间还很短,提升的空间的还很大,我依旧对你们未来的表现充满信心。所以,我宣布――所有人都顺利毕业啦!”
台下的士兵们发出一阵欢呼。
“等一下,你们将到官邸去。去干吗呢?去接受大帅的检阅,去接受大帅亲自发给你们的毕业证书。”林尚勇大声道:“我要你们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不能给我们狙击手丢脸。”
“万岁~”
“向大帅致敬~!”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