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化肥厂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蚕,大帅指的是柞蚕吧。”段庆熙说道

  “不错。”李默涵点了点头。

  柞蚕,古人一般称之为野蚕、山蚕,柞丝绸,古人一般称之为山茧绸、茧绸、毛绸、土绸,国外对中国柞丝绸又有山东绸、唐绸等称呼,柞蚕放养、柞丝绸纺织,在二十世纪曾一度成为世界性产业,但其策源地在中国山东,柞蚕妄放养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始于明末清初,民国初年,栖霞人孙仲亶在所著《山蚕辑略》中说:“山蚕之用,虽自汉至明,谓之祥瑞,终未能倡行,降至清初,文明日启,齐东一带,乡人间有以此制线代布者,自此以后,渐多效尤。”山东各县中,诸城是山蚕放养技术最早成熟的地区,并且是这种技术向省内外推广的中心,清朝末年,山东的柞蚕丝及其制品,已成为我国加入国际商战的重要角色,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前夕,康有为在北京集会公车,起草请愿书,文中主张以商兴国,就举了“山东制野蚕以成丝”,敌洋人之货、夺洋人之利的例子。

  清末民初,是中国柞蚕史上的“黄金时代”,作为柞蚕放养技术发祥地的诸城,仍对全国具有示范作用,民国四年,农学家田荫堂先生著《山东省诸城县柞蚕报告的形式对柞树栽培、柞蚕放养、制种、病虫害、制丝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再次将诸城柞蚕生产技术向全国推广。

  李默涵说道:“最好是能把这位田荫堂先生山东來,把山东的柞蚕产业做大做强!”

  段庆熙说道:“如今虽然发展工商业是主流,但是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的道理是亘古不变的,大帅还是要三思啊!”

  李默涵说道:“这个问題我想过,所见粮食种植面积的问題,会通过提高亩产量來缓解,方法一是引进产量高的新式种子、二是使用化肥!”

  “化肥。”刘慕圣问道:“我只听过农家肥!”

  化学家们从18世纪中叶开始对作物的营养学进行科学研究,19世纪初流行的两大植物营养学说是“腐殖质”说和“生活力”说,前者认为植物所需的碳元素不是來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是來自腐殖质;后者认为植物可借自身特有的生活力制造植物灰分的成分。

  1840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及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创立了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认为只有矿物质才是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有机质只有当其分解释放出矿物质时才对植物有营养作用,李比希还指出,作物从土壤中吸走的矿物质养分必须以肥料形式如数归还土壤,否则土壤将日益贫瘠,从而否定了“腐殖质”和“生活力”学说,引起了农业理论的一场革命,为化肥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按当时化学界流行的“活力论”观点,尿素等有机物中含有某种生命力,是不可能人工合成的,维勒的研究打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但当时人们尚未认识到尿素的肥料用途,直到50多年后,合成尿素才作为化肥投放市场。

  1838年,英国乡绅劳斯用硫酸处理磷矿石制成磷肥,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化学肥料。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及生理学上的应用》,书,创立了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和规换学说,彻底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腐殖质”和“生命力”两大植物营养学说,为化肥的发明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李比希还在1850年发明了钾肥。

  1850年前后,劳斯又发明出最早的氮肥。

  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与博施合作创立了“哈伯-博施”氨合成法,解决了氮肥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问題。

  李默涵说道:“放眼全球,如今沒有那个强国的农业是靠屎尿支撑起來的,我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的粮田亩产很低,所以大家不得不努力追求种植面积的扩大,一來加剧了土地兼并,二來我们有全世界最多的四万万人口,哪里來这么多田地,所以,农业改革势在必行!”

  在李默涵制定的计划里,就有华商化工公司这个项目,由华商银行出资与美国杜邦公司合资建立,经营范围主要是化工原料(硫酸、硝酸、染料等)、橡胶制品、化肥、农药、炸药、氯气,属于军民两用企业。

  眼下这家化工公司已经有了一些眉目,路矿学堂出身的张吉在海州的锦屏山和新浦发现了大储量的磷矿,另外,通过在美国的石油合作伙伴洛克菲勒的穿针引线,美国杜邦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了华商化工公司这个项目,一批专家和工程师已经先期到达中国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