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菊与刀第2/3段
日本重视教育是跟藩与藩之间的竞争有关吗?但是欧洲的中世纪也是分封,却不见有这样重视教育。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社会化大分工,单一工种的产生使得使用技术更简单,甚至还让英国的认字率略有下降。
唐宁对寺子屋的教材产生了兴趣,要求去瞅一瞅,在山本音吉和福泽谕吉的斡旋之下,调查了三所寺子屋,发现教材中的书信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庭训往来’,‘商卖往来’,‘百姓往来’各种往来。也有四书五经和儒学,但似乎比较重视地理、历史和人物,看来还是挺合理的嘛。
唐宁还是比较倾向于分封制对日本的影响,比如他们最高的统治官员,阿部正弘、井伊直弼什么的老中,全都是有实际封地的藩主,幕府里干不下去,可以辞职去自己的封地去颐养天年,待遇没差多少,却基本上不会受到幕府的致命威胁,所以,日本的官场是一个有相当弹性的官场,你死我活的宫廷政变就少了些。藩主对自己封地的归属感使他们更愿意发展自己土地,藩学什么的也就更发达些。大清国则学会了不知道哪个缺德家伙发明的流官制,主官只知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哪有心思建设根本不属于自己的城市?真正把儒学当成精神指引的只是少数人,你就是把一本完全不通的二次元设定当理论,也会有一些人当成真理的,何况儒学多少还有点道理。
如果唐宁来主政大清,当然不会再回到分封时代,可是把各省各市的自主权提升到相当的高度,相当于激发“藩主”的建设家乡的热情,那是必须的。嗯,也就是江户之行的收获吧。至于英国的识字率不高,那可能跟英国人习惯于让市场来决定教育有关,既然文化知识暂时没有那么重要,干么费那个劲呢?而德国人作为后进国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力特别足,所以整个德意志地区由上至下的对教育的重视普遍比英国要强。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猜得到这位神级科学家是跑来日本“学习观摩”的。
唐宁还想去日本的佛寺去呆一呆,受一点禅宗宁静的熏陶,毕竟在镇江杀了那么多人,晚上睡得不是很踏实,杀人是为了以后拯救更多的人,多杀一点太平军,以后太平的速度就更快点,不过这么好的理由仍然不能让唐宁安眠。佛教还是有点用的,特别是禅宗艺术,这跟艺术感染力有关系。
唐宁去浅草寺上了一柱香,跪拜菩萨,模样颇为虔诚,法拉第也在一边,看呆了,世人都知道温莎大公是无神论者。林菲尔抢过养父手中的徕卡,抓拍了一张极其珍贵的温莎大公拜菩萨的相片,估计以后会有佛教徒拿这一幕来证明佛主才是真神,你们看,温莎大公大人都信观音菩萨。至于唐宁心中真实的想法却没有人知道了。
这一出人意料的事件传到了井伊直弼的耳朵里,本来对日本文化、中华文化已经极不自信的井伊大人很好奇,乘机邀请唐宁到家中一坐,这位日本茶道的高手用他最拿手的茶道仪式来招待贵宾,唐宁果然跟禅宗很有缘,融入到茶道中十分彻底,十分安静地观摩极为严肃、庄严的武家茶道。让原来大有敌意的井伊大人颠覆了对欧洲人的看法。
井伊直弼:“虽然很扫兴,可是我不得不想问,欧洲人都是信上帝的吧,为什么您会拜菩萨?”
唐宁:“信仰是廉价的,如果只要相信就能救赎,世间怎么还有这么多事端?在上帝和菩萨之间,我倒是宁可信菩萨,我知道佛教分为禅宗和净土宗,禅宗更重视个人的修行,这是一种对精神的要求,多少要比信上帝科学点。欧洲不是什么都好,基督教就不好,日本与中国的精神修养传统我觉得比欧洲好。”
井伊直弼感动:“原来我们在欧洲也有知音,可是,我们的文化已经遭遇到了严重的危机,您说是吧?”
唐宁:“危机也是机遇,对日本和中国来说都是如此。”
井伊大人向唐宁鞠躬:“您愿意帮助日本吗?”
唐宁沉默了很久,说:“你有什么想法?”
井伊直弼:“我们想派人到欧洲学习,请大人引荐,拜托了。”井伊大人再次鞠躬。
唉,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什么欧洲人,亚洲人,更没有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中国人、日本人,大家都是非洲人。不久的将来,也不会再有英国人、美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只有地球人。唐宁会拒绝一个有意愿开化的国家吗?当然不会。
井伊直弼为了换取唐宁支持,任凭他开条件,井伊已经决然准备接受苛刻的条件。
唐宁却说“等他派出去学习的人回来再继续谈通商吧”,反正德意志邦联也不会这么早来日本做生意。当然也不能一无所获,先让德意志邦联跟原来英美的和亲条约一模一样就可以了。
&emsp寺去呆一呆,受一点禅宗宁静的熏陶,毕竟在镇江杀了那么多人,晚上睡得不是很踏实,杀人是为了以后拯救更多的人,多杀一点太平军,以后太平的速度就更快点,不过这么好的理由仍然不能让唐宁安眠。佛教还是有点用的,特别是禅宗艺术,这跟艺术感染力有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