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中【华帝国兴亡史】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政治:

  夏王朝的最高首脑称为王或后,父子或兄弟相传,是古人所谓家天下的开始。从传世文献看。夏朝的政治机构相当庞大。在夏王之下有掌政事的三正,有为天子辅臣的疑、丞、辅、弼四邻,有为国君亲近左右官员的六事(即六吏、六卿),有掌历法的羲和(又称太史),掌诉讼的大理,掌音乐的瞽(音鼓v),掌管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师、国老,掌出使的遒(音囚q?)人,掌收取贡赋的啬夫,掌管山泽的虞人,掌畜牧的牧正,掌养龙的御龙,掌管夏王膳食的庖正,掌管夏王车辆的车正,守卫宫门的守门者,掌王室家族事务的臣。夏王朝九州岛岛的划分和甸、侯、?(音r?)要、荒五服的存在,说明,夏朝对地方的管理是以个部族首领为诸侯,称伯或牧。诸侯必须服从夏王的政令,对王朝承担贡纳、朝见、服役和随从征伐的义务。诸侯之下,有大夫,即各大家族的族长。所以,古人说,夏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夏王朝的政治思想已经有初步的德治宽刑思想。《左传.文公七年》引《夏书》说: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即在国家治理上,要文治与刑罚并用。而且,在治国问题上可能已经有了防微杜渐,防患与未然的认识。《左传.成公十六年》引《夏书》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就是这层意思。

  法律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产生,所谓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而禹刑不但是刑法,而且是夏王朝法律的总称。

  经济文化:

  夏代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包括数量较多的石?,石刀等收割工具。庄稼以畎(音犬qv)亩法进行种植,就是在两垄之间留一条沟,庄稼种于垄上。夏代的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产量迅速提高,饮酒之风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手工业的发展,在夏朝时金属器皿已经出现。

  货币的产生传说产生与夏朝,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称为三品。此说法恐不可信。就现有数据来看,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为贝币,它萌发于原始社会末期,盛于商代。

  夏朝的艺术,夏朝有关于乐舞的传说,首先是围绕启的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一则神话,说启将三名美女敬献给天神,从天上得到《九辩》和《九歌》两部乐舞作品,带回人间,由是他又制成《九韵》。

  在宗教上,夏王朝继承了祖先崇拜的宗教思想。并形成了至上神的观念。当时夏王朝已经建立了地上的统一王权,在天上再塑造一个至上神保护自己的王权。

  科学发展: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其经文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以及采集、渔猎等活动。

  地图的出现,从夏禹治水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高山大河,确定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学会了开渠、分洪、修堤,并且掌握了计算、测量和绘制简单的地图。传说大禹通过自己的实践,收集了九州岛岛献来的铜等金属,铸了九个大鼎,鼎上分别有各州的山川、草木、**,有人说这可能是导游的指南图,或者说是4000年前的原始地图。

  功臣,名人:后羿

  商朝公元前1562年--前1066年

  商王朝王系表(--)

  成汤->太乙->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乙->?辛->沃甲->?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庚->?甲->廪辛->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王)

  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商汤用武力消灭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新建立的商王朝,虽然在社会型态上与夏王朝并无区别,但是他的诞生,毕竟给古代社会内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所以古书对商汤伐桀灭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

  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商的继统法,是采兄终弟及制,无弟然后传子。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此后,一直到第九位天子太戊,是王朝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歌》两部乐舞作品,带回人间,由是他又制成《九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