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秋风萧瑟第2/3段
最后,关于海军军备,各方仅仅达成了一个毫无实质性内容的共识,唱了许多没有约束力的高调,然后便各自回家了――英吉利共和国当然知道她的海军已经不可能保持最强地位,于是便加紧了与扶桑帝国的军事同盟联系,以便在可能的战争中从两个大洋夹击米拉都。次年6月2日,《英扶海军协定》正式出台,英吉利共和海军与扶桑帝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比被规定为5:3.75,两国约定,将始终保持对米拉都联邦海军4:3的主力舰数量优势
然而事后看来,军备竞赛的压力并没有当初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时候认为的那样大――米拉都自己也清楚,在和平年代将大量的真金白银投进海军建设中是愚蠢的。因此英扶联盟对完成造舰计划并没有太大的压力――至少,头几年是如此。
最后,还有一点是应该提及的:虽然布尔什维克的神秘武器并没有被最终揭晓,“文明世界”的设计师们还是做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在英吉利,扶桑和米拉都分别于7506年提出的新型战列舰建造招标中,许多设计方案都将所有的主炮炮塔安置在前甲板和舰舯甲板,以避免出现“危险的x炮塔”。7507年扶桑海军的骄傲“陆奥”号战列舰因为x炮塔弹药意外爆炸而迅速沉没,更是坐实了设计师们的疑虑――然而,这一次,蒋玉成必须说:他是无辜的。
――――――――――――――分割线――――――――――――――――――
彼得格勒“先驱”坦克旅并没有参与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最后一击,实际上,它甚至没有参与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蒋玉成在南方战线呆到10月才离开,但是坦克旅其实在9月中旬就开始陆续开拔了。
坦克旅在作战中的表现不能说不好――实话讲,是相当的好,让西南方面军的领导和兄弟部队的战友都刮目相看(大胡子布琼尼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让借调来的坦克支队留在他的骑兵师编制内,为此还不惜使用美男计,鼓动他手下那些最讨人喜欢的小伙子去献坦克手的殷勤――当然,这些都是徒劳)。然而蒋玉成是大大的低估了维持一支装甲部队所需要的繁重工作。
虽然凭借着坦克旅指战员和后方苏维埃的同志们大公无私的精神和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作风,大部分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而那些没有解决的部分还是造成了相当的麻烦――比方说吧,发动机的大修和替换之类的。在尤克托巴尼亚内战的南线战斗中,没有一辆月牙坦克在被彻底击毁,然而在北上的军列里面,只剩下12辆坦克还能够开动了。
开着飞机的蒋玉成和瓦莲娜在萨拉托夫追上了北上的大部队。当地的苏维埃听说他们是要去彼得格勒的,特地给他们提供了不错的伙食――因为粮食播种和收获都被战争破坏,再加上运输不畅,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北方大城市的缺粮状况比去年还要严重。苏维埃采取了强力措施打击投机倒把,不过结果么・・・
这次回去之后,连黑面包干都未必有的吃了・・・蒋玉成凝视着车窗外的麦浪,悻悻的想――
――等等,“麦浪”?・・・・・・
“停车!停车!”他叫唤道。
“火车不能随便停的,”雅科夫列娃赶紧阻止,“会妨碍到其他列车・・・・”
“别管那么多,出什么事情我・・・・我让斯坦琳担着!”蒋玉成的话明显有点底气不足。
可是他的态度是足够坚决了。列车还是停了下来,司机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