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战舰波将金号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新网址:www.wx.l</p>3!2!1!――开始!”

  谢尔盖・爱森斯坦手里拿着铁皮卷成的喇叭一声令下。“敖德萨阶梯”1上排成一排的旧帝国步兵开始高傲地齐步前进,排枪一轮接一轮地攒射着,哥萨克骑兵的战马和刀刃来往冲突。男女老幼和妇孺在夹攻之下狼奔豚突,纷纷四散,一个中弹的母亲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婴儿车上顺着阶梯缓缓滑落・・・・

  “卡!――”

  爱森斯坦拿着铁皮喇叭怒气冲冲地冲了上去,本来气势汹汹的“步兵”和“哥萨克”们见了他冲上前来,当即变得畏畏缩缩,变成了刚刚被他们驱赶地到处逃命的民众们一样了。

  “你!你!――还有你!过来!”

  一个“步兵”,一个“哥萨克”,还有那个带着“婴儿”的“妇女”,讪讪地走了过来。“步兵”和“哥萨克”顺手摘掉了脸上粘的假胡子――原来“他们”其实是两个妹子。苏联性别之不平衡已经到了拍电影也缺男演员的地步了。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同志,是个货真价实的帅哥,要论相貌,比蒋玉成要强多了――两个人都是黑色的眼睛和头发。理所当然地,在花团锦簇的制片厂里面,又年轻又富有才华的导演同志,肯定是非常受欢迎的。然而,其人却是个工作狂,号称“把妹子当汉子用,把汉子当牲口用”,不论是对演员还是对厂工,要求都严苛得很,于是大家便用他自己拍的电影里面的地主形象,称呼他做“谢扒皮”。更要命的是,这家伙对妹子们对越来越明显的秋波无动于衷。由此女演员们便纷纷传言,说爱森斯坦是个哲♂学爱好者・・・

  “神情不要欢快!要凶恶!要麻木!”爱森斯坦还不等对方站稳脚跟,便气势汹汹地说教起来,“你是旧帝国的专政机器!你是镇压人民的刽子手!不要吃两顿饱饭就开始灿烂!”

  拍摄《战舰波将金号》这样场面宏大的电影,光靠厂里的专业演员显然不够,而且也不符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扮演旧帝国军队和民众的都是基辅特别军区的红军战士:扮演民众的是第一装甲师的指战员,他们是彼得格勒“先驱”坦克旅的直系传人之一,扮演旧帝国军队的则是第四骑兵师的指战员们,他们的前身是当年与坦克旅并肩作战的布琼尼骑兵师。

  爱森斯坦导演一向以认真著称,对演员们的要求十分严格,即使是群众演员,他也并不稍加放松。前段时间刚刚杀青的《海燕》讲述了彼得格勒“先驱”坦克旅在南方战线的战斗历程,第一装甲师的战士们扮演了他们的先辈,而第四骑兵师则不幸要充任弗兰格尔白军。为了体现出红军战士朝气蓬勃,白军官兵士气低落,爱森斯坦下令给“红军”每天吃三顿饭,有肉有菜而且不限量,“白军”每天两顿饭,只有土豆和粗面包,还不管饱。反映到荧幕上,观众看“白军”个个有气无力,越发感觉到红军的不可战胜起来,而第四骑兵师却倒了霉,参与拍摄的人回部队时各个面有菜色,都说“再也不遭这份洋罪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回到了《战舰波将金号》里,轮到第四骑兵师演旧帝国军,第一装甲师扮演面有菜色的老弱妇孺了。为了表现出旧社会的苦难,爱森斯坦把她们额外多饿了一周,到了拍摄的时候,大家个个步履蹒跚,面色凝重,想必很能将对万恶旧社会的控诉传达给观众了。

  “・・・・对,传达给观众!”说了这么久,爱森斯坦的其实却一点也没打折扣,“而且别忘了,是要传达给全世界的观众!――明白了吗?”

  “明白了!”

  “各部门归位――再来一遍!”

  爱森斯坦如此严格要求,片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能够理解的。的确,爱森斯坦一贯拼命,不管是严肃题材的反特电影《冰山上的来客》2也罢,轻松活泼的《五朵小百合》3有菜而且不限量,“白军”每天两顿饭,只有土豆和粗面包,还不管饱。反映到荧幕上,观众看“白军”个个有气无力,越发感觉到红军的不可战胜起来,而第四骑兵师却倒了霉,参与拍摄的人回部队时各个面有菜色,都说“再也不遭这份洋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