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跨过哈勒欣河:龙吟之章 (三)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些狗屁倒灶的主意这是哪来的‘砖家’想出来的?”蒋玉成把“大纵深”的教案一往地上一摔,“脑子里面装的都是热翔吗?!费了半天劲才把主战坦克-44搞定,怎么又要走骑兵步兵坦克分类,多炮塔神教的老路?还有这个操蛋的作战投入顺序,当打仗是阅兵走分列式吗?!步兵还没得到支援,前沿敌人还没压制,突破口还没打开,远战坦克群就先投入了?难道远战坦克能跳过敌人前沿直接飞进纵深里面?要是远战坦克突破那么顺当,还要后两个坦克群干什么?!”

  于是怪不得蒋玉成要在会议上大放厥词:

  “这个什么‘大纵深’理论,我看了,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说是‘大纵深’,但是归根结底,突破地幅也不过7公里,这才刚刚够到敌人的团级炮兵,能不能打着师级炮兵还未可知,而且依然着眼于直接打击敌人的一线作战部队,完全没有对敌人的重兵集团实施迂回,包抄,围歼的内容。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内战时期,我们的红色骑兵从来不怯于对敌人实施长距离的机动作战,现在我们有了装甲兵器,反而要束缚手脚,退回到世界大战中的线式作战中去了···”

  “···归根结底,说是大纵深,其实却是小纵深,架势摆得很勇敢果决,行动却是按部就班,瞻前顾后。于是我不由地想起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宪法,因为这个‘小纵深’理论的每一条里面都有自己的上院和下院,在理论叙述中要求纵深,在操作环节中取消纵深,在主要条款中鼓励突破,再补充条款中阻止突破···”

  蒋玉成指出,使用装甲部队的“正确”方式应该是:由攻击力强大的步,坦,炮,工,骑等诸兵种合成的机械化合成部队在敌人的战线上打开突破口,然后将以坦克兵为主,其他诸兵种辅之的装甲部队投入突破口中,以获得最强力的穿插效果。不但要直接打击敌人的作战力量,还要从他们纵深最薄弱的地方开始,瓦解他们的组织和体系,而不是用来跟敌人的战斗力量争短长。

  另外,因为世界大战的影响,如今红军兵员缺乏,已经不可能像旧帝国那样保持规模庞大的军队,所以就只能在机械化和兵役制度上下文章。除了少部分的山地部队以外,全部的红军陆军——包括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都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除此之外,就是在减少常备军队的同时努力扩展军事训练的范围。红军陆军现役的员额现今是72万,也就是说,诺门罕的战事已经动用了十分之一强的陆军作战力量了。不过如果战事升级,演变为全面战争,红军还有221万基干民兵和520万预备役可以动用,在各地的航空俱乐部学习过飞行的12万名飞行员也是一样。

  “不过,战争应该不会搞到进行动员的地步吧?”叶卡捷琳娜突然不安地说。

  的确,要答应诺门罕这一仗,她心里已经有了八九成的把握,但是如果辻政信一干战争贩子存心要扩大呢?她可不是那种只顾建功立业的赳赳武夫,而是革命军人···

  “这点就请安心,叶卡捷琳娜·康斯坦丁诺维娜,”蒋玉成笑呵呵地说,“现在的历史还算在正常轨道中行进,如果他有了出轨的苗头,我自然会想办法让他回到正轨的。”

  “希望你所谓历史的正轨,能够通向一个比较美好点的未来!”这边,集团军司令不信任地说道。

  蒋玉成还是那副从容的笑容:

  “至少会比地球的未来美好——我保证。”

  1据《华北治安战》等日方资料显示,下乡扫荡的大队或者中队级别鬼子,经常遭到“共产军主力部队”的伏击,而且来袭往往是“高达三千余”,“高达三千”或者“高达三千以上”。问题是八路军实在没有这么多主力部队可以在许多地方同时出动三千高达进行伏击。大概在皇军看来,“高达三千”与“天神八百万”一样,都是虚数,不是实的,非如此不能显现出皇军以少敌多,一骑当千的英勇气概,如此而已。

  【92KS.COM就爱看书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