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论我的项目有多牛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等待律师办理入境事宜的时间里,杨锐再接再厉,继续实验。

  如果是中式的人物传记,或许凝胶做出条带就算是大功告成了,然而,真实的实验室,从来都只讲究真实的证据。

  研究做到一半,把最宝贵的灵感都表现出来就不做了,然后被人抢了研究成果的傻瓜,不知凡几。

  杨锐先是在录像机的全程拍摄下,又将原来的实验做了一遍,幸运而理所当然的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顺便花了上千美元的录像带钱。

  如流水般哗哗的花了出去的钱,看的黄茂也是眼皮直跳。

  身为实验室的副主任,黄茂觉得自己有责任规劝杨锐,最重要的是,他和涂宪、王晓芸辞职来到华锐实验室,并不仅仅看重了高薪,他们还希望在这个改革的时代,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如果华锐实验室因为杨锐的胡作非为而倒闭的话,无论事业还是高薪,都将是无根之萍。

  不过,规劝也是应该讲究方法的。

  黄茂先研究了杨锐的工作,认真了解他的工作内容,接着,黄茂抢在杨锐开始新一轮的实验和拍摄前,拉着杨锐道:“我想提出一个意见。”

  “你说。”杨锐目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精神也高度集中。

  黄茂理解这种状态,因此,黄茂也是从研究方面道:“我觉得你现在没必要进行拍摄,因为你的实验并不完备。你没有对照组,我觉得,摄像起码应该等到有对照组,最好是对照组都做出来以后,重复实验的时候再拍,你说是不是?”

  对照组和多项试验是现代科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它们,就不能通过常规的科研评测。

  杨锐早有准备的道:“我知道,之前,我先要进行的工作是证明扩增可行,现在我证明了,之后我会将包括对照组在内的实验补齐,这也是我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了节省时间,我还是想边拍边做。”

  直到目前为止,杨锐仍然不能就学术意义上证明pnetbsp;pneta在显微镜下能看到,但要证明pneta——这是关键——是需要一系列的理化检测的。

  换言之,杨锐知道自己做出来了,他还要证明自己做出来了,才会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如果是宗教,这时候就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时候了,科学没有这种毛病,评估一种方法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是有一定之规的。

  杨锐在前面几个月里准备的仪器和资源,大部分是为了证明而准备的。

  黄茂恰恰是看着这些仪器和资源心疼,勉强笑道:“你以前不是做完实验就表论文,然后让同行们去给你查遗补缺吗?我还是觉得这种方法好,效率高,省钱,省时间。”

  “我以后可能仍然喜欢这种办法,唯独这个实验不行,我要自己做完所有的对照实验,还有其他该做的实验。”杨锐可不准备把任何一点功劳分出去,哪怕这并不会影响他的荣誉。

  黄茂愁容满面:“所有的对照实验?那多少?”

  “大概3o个左右吧。”杨锐叹了口气,这个工作量是着实不小的。

  黄茂却已是瞠目结舌:“你就这么看好这个项目?”

  “非常看好,你想想看,他能用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将一条dna扩展到几十亿条,这个用途太大了。”

  对学术讨论,黄茂向来是有一说一的道:“我们有必要生产那么多dna吗?还是相同的dna?”

  “当然有必要,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非常重要。”杨锐立即开始讲述pcR的重要作用:“pcR可以简化克隆步骤,可以消除反应本底,强化杂交信号,大量dna的合成,还能让实验室里的样品处理变的更容易,我们可以轻易的给实验样品做出拷贝,而且拷贝的结果可行。”

  “拷贝的结果可行,目前还不能确定吧。”黄茂并不因为杨锐是老板而有所偏颇,认真的道:“凝胶中的dna是扩增了没错,但是不是有杂质,还不好说。”

  任何论文都可以写出成千上万字的重要作用,可基金会批准的时候,仍然有成千上万的项目被放弃。

  黄茂没有就实验本身继续说下去,而是换了一个角度劝道:“现在的生物技术的热点是抗癌药物。你看美国的药谷,能够得到经费的,要到风险投资的,都在做抗癌药物,咱们虽然不说也要跟风做明pnetbsp;pneta在显微镜下能看到,但要证明pneta——这是关键——是需要一系列的理化检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