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3章:世人漫惜寻贤路第2/2段
见皇帝问自己的意见,倒也没推脱的意思,一番思索后便站起身来说道:“这事儿微臣以为这事儿三位阁老所言甚是,我朝宦官较之前朝大有改进,但在权势上却也多了不少便利,先说这司礼监,司礼监的最高长官是掌印太监,只有一人。下设秉笔太监几人,专管批红。秉笔太监中有一名负责管理东厂,称“提督太监”,位居其他秉笔太监之上,称为次辅。司礼监下设文书房,由掌房十员组成,协助掌印、秉笔太监处理通政司所进章奏、内阁票拟、皇帝的圣旨等,一旦他们有了批红的权利,那么他们事实上成为了皇权的代言人,通过“批红”大权,可以暗中扩展势力,对抗内阁,进而对抗整个官僚阶层,东汉宦官专政可以说是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轮流坐庄,唐代宦官集团将势力渗透到中央禁军系统进而掌控朝政,所以大唐的太监可以“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日后宦,官不但总领神策军,而且还组建牙,队,最后形成专权,甚至有立废皇储之大权,唐文宗甚至称自己不如周赧王和汉献帝。如此一来,皇帝主子反过来要看太监奴才的脸色,成了“儿皇帝”。权势这个东西,在手的时候,或许不觉得,一旦丢出去,想要拿回来就不容易了。
见皇帝露出深思的神色,杨峥胆气顿时大了不少,稍作酝酿后,继续说道:“再说这司礼监掌管全部宦官,包括宦官的任命调动。其权力高度集中,只对皇帝一人负责。明代宦官机构庞杂,在京师就有二十四衙门和厂卫系统。在地方上,也有镇守太监、留守守备。其中最重要的有,南京守备、凤阳皇陵守备,各省各军事要塞的镇守太监。南京、苏州、杭州三地织造局,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市舶司,各地国家仓库也归宦官主管。英宗正统年间,司礼监还主要主管内廷宦官,各地宦官还是由皇帝亲自指派,这无疑违背了官场的规矩,难免引起朝堂的震荡,非但如此一旦司礼监掌握了批红的权力,少不了有些宵小之人动了坏心思,到头来吃亏的还不是皇上,就说这几年吧,自从皇帝开始重用太监,相比洪武、永乐时年的太监人数,全国宦官人数激增,调派权力逐渐落到了司礼监太监手中。同时,对所有宦官的惩治大权,也是司礼监太监负责,这样的后果,势必给了宦官飞扬跋扈,势焰熏天的底气?”
听到这儿皇帝,插上了一句,道:“太监权势未必有这么大,他们既没有任命官员的权势,也不掌握军队,如何能做到飞扬跋扈?杨爱卿你切莫信口胡说?”
杨峥似对这个问题早有研究,也没在意皇帝略带不满的按口吻,笑着道:“皇上说的不错,司礼监不是大明的吏部,没有官员的任命权,也不是兵部,掌握不了将士的调动,但皇上忘了他们拥有司法大权啊,手中有东厂、有西厂,这两个衙门有多么厉害,就不用微臣细说了吧,掌握这两个衙门的可都是司礼监,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司法大权进而控制朝政。”
皇帝嘴上虽不想承认,但不否认杨峥所说的是事实,明代因皇帝的需要,建立东厂,西厂,这些人厂公一直都是太监手里,他们想要弄点动静出来,也不是不可能,但皇帝并不担心太监把握厂公,因为大明的兵制,实行卫所制度。中央设立五军都督府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各地设立卫所负责军队日常的训练和管理。卫下设千户所,千户所下设百户所,其长官分别是都指挥使、千户、百户。卫所之上设都指挥司,管辖几个卫所。五军都督府负责全国的日常军事工作,兵部管军官的任免和军队调遣。战争时期,将帅由皇帝亲自任命,战争结束后将帅把军队带回卫所,他的使命宣告结束。可见,明代皇帝对军队的分而治之,使得都督府有军队管理权,兵部拥有人事权和调动权,真正的指挥权在皇帝手中。任何一个人要想完全控制军队,都是不可能的,太监可以掌握东厂、西厂,但决不能掌握兵马大权,所以在明代,太监说到底是皇帝的家奴,根本对皇帝构不成任何的威胁,相反他们想要作威作福,就必须死死的依附皇上,这也是为何在寻找平衡文官集团力量的时候,皇帝选的不是自己的外戚,也不是自己的兄弟,而是太监,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威胁最小,而且还能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他今日装病是假,趁机提高太监的地位是真,才有了今日的这一番举动,如今听杨峥这一番话,不免有些动摇,杨峥的意思很明显,太监参与政务表明看是没什么大问题,但这种以非正常手段插入政务,难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为了给自己正名,把握了权势的太监势必要进行各方面的干预,太监一旦得势,民间往往相应掀起“自宫潮”,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终南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比起读书人他们的富贵来得太容易,难免就不知道爱惜了,太监作为保护自己的实力平衡文官集团是不错的选择的,但也仅止于此了,说到治国他们就比不上读书人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