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文化交流第2/2段
其他企图。我在澳门时就认为,您的丈夫是个眼光远大的英雄、仁慈爱民的统治者,他一定不愿意自己管辖下的天主教徒缺乏宗教导师的教导,他一定会有办法解决我们的困境的。”
李丽华觉得让他们难堪得够了,笑着说:“郭神父在澳门帮助过我,既然您也说话了,那么我也不为难你们了。”说着,她从手中书卷中抽出几张纸,交给了几位神父。
几张纸上写满了用西班牙文、拉丁文记录的书籍名单,包括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开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学概要》、伽利略的《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以及《几何原本》等西方科技名著。金尼阁是位爱读书的传教士,这些书名有些他在欧洲时都听说过;计有历史、自然史、哲学、文学、几何学及水文学、数学、天文学及日晷测时学、物理学及化学、机械学及工艺学、医药学、语言学、传记、杂类等五六百种。
三名传教士拿着纸条,越看越是吃惊。巴拉达斯和郭居静更加吃惊,有些书可是教会**啊!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书单是尹峰开列的,他又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欧洲书籍的呢?
这份书单是尹峰从自己的资料中摘抄出来的《北堂书目》中的一部分。其实这《北堂书目》和金尼阁倒是很有关系,大多是原本历史时空中金尼阁第二次来华时携带的西方书籍名录,包括了宗教类图书,占所藏的三分之一:计有圣经、教父学、神学教义及伦理学、辩证神学及神秘主义、教规法及民法、布道及教义问答、祷告书、禁欲主义等,共2000余种。北堂藏书的三分之二,是自然与社会科学类,共3000余种。本来这些书来到中国,将会展开自唐玄奘翻译印度佛经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翻译外国书籍的运动。可惜金尼阁因病早逝,而当时的明王朝已经奄奄一息,这7000部书在北京教堂内束之高阁无人理睬,一直到19世纪才被人发现。
李丽华笑语盈盈:“我的夫君说了,只要你们能从欧洲把这些书带到中国,就可以抵消你们所欠的赔偿债务。而且,科技书籍越多越好,而且,他希望你们能协助中国学者把这些书都翻译成。他可以为此每年支付你们一笔经费。”
三个传教士简直不相信自己耳朵,面面相觑一番后,金尼阁小心地问:“那么,我们的教堂呢?”
李丽华摘下一朵花,闻着花香,淡淡一笑:“首先,你们必须和我们签订一份协议;三年至五年之内,你们必须把书单上的书籍带到中国;其次,耶稣会得公开承认错误,并象征性付出一些钱财,这是为了安抚中华公司内部那些反对你们的人,不得不如此。然后,你们的教堂就可以重新开始传道了;再其次,如果你们能够帮我们把那些书籍翻译成,我的夫君愿意以个人名义,每年发给在台湾的耶稣会一笔费用。”
三名传教士大喜过望,在他们看来,从欧洲带上几千部书来中国,比做生意赚钱可容易多了。当时的欧洲,教会就是文化教育的中心,弄些书运到中国是一点也不费事的。他们连声称是,但是李丽华还在继续说:“最后一点,……你们必须在台湾培养中国籍的神职人员,我们公司可以承担他们学习和以后工作的费用。当然,他们的接受的教学内容,必须和你们在欧洲接受的教育一样。”
金尼阁连连点头:“这个应该没问题,利玛窦神父也认为,中国人是勤劳聪明的民族,一定可以为上帝的事业做出贡献。”
……
在中华联合公司大多数董事会成员看来,要求传教士们带来西方的书籍,纯粹是尹峰的个人爱好:他喜欢看杂书,四书五经极少看,西游、金瓶梅看了不少,想看看西方的奇书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有主管工场和技术的李跃听说了这件事后,倒是连连点头,说是可以学习一下洋人的器械知识。他的工场内现在已经竖立起了三座大型水力转轮,用来驱动盔甲打磨、燧发枪枪管内壁磨光的机床,都是西洋技师主持建造的。火药作坊内也在增添一座水力研磨设备,将会大批量提高火药产量。
只有李丽华隐隐约约感到,尹峰似乎是想引进一些西方的文化,但是又不单是宗教文化,而是科学技术一流的东西。她接受的欧洲文化教育主要是宗教方面的,因此也只是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了尹峰的用意。
尹峰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帮助中国开始一场真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活动。
唐玄奘是主动前往西天取经,而明朝中国得等着西方传教士送来书籍,这其中的精神境界已经相差很多了。
此时的尹峰,正在泉州城目睹一场当时全国各地常见的民众骚乱事件。
整理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