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立式机箱第3/4段
虽然郭逸铭用自己从后世个人计算机发展中吸取的点子,帮他挽回一局,但他、奥尔森都很清楚,属于奥尔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奥尔森还活在过去,活在pdp-11叱咤风云的时代,但现在,已经是个人计算机崛起的时代了!
“你说什么?”戴维正在仔细观看彩虹-100的演示,听他自言自语,愣了一下。
“没什么,你觉得这一款怎么样?”郭逸铭不想将他对奥尔森英雄迟暮的感慨说出来,随意岔开话题问道。
“不错!这款的外观、性能都很不错,能够和b-pc竞争。它的外观比professol还略小一点,显得更精致一些,白色的机箱外壳也很漂亮,由8088和z80组成的双核心性能也很强劲,我很喜欢。但它的问题,也和professol一样。它是一款好的计算机,但绝不是个人计算机!”戴维也没去追问他刚才用那咏叹调式的语气,在感叹什么,顺着他话题说下去。在给与了足够的好评之后,也毫不留情地对其提出了严厉批评。
郭逸铭毫无保留地同意他的观点。
彩虹-100是款好机器,dec的工程师总有许多令人惊讶的奇思妙想。双核心使它既可以用8088工作在16位元数据运算,又可以通过z80继续兼容应用广泛的cp/开发的8位应用程序,可以说初衷设计很有独到之处。但dec的工程师可能是脑子动得太多了,他们不但设计了这款令人称奇的双核心,还顺带着将键盘也重新设计了一遍,放弃了dec以前已经推广成熟的键盘布局,而重新对其进行了一番人体功能学上的优化。而这种键盘,正是87年才被正式作为键盘标准的增强型101键盘――但习惯了旧式键盘的用户却很不高兴。
彩虹100的小技巧可不止这一点。
这台个人计算机,竟然内置了64k的半导体内存,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扩展至128k,并还可再扩充768k的内存――在半导体价格贵如黄金的81年,他们是想设计一台个人计算机,还是准备配置一台性能优越的服务器?
再比如,在配备了西部计算机公司提供的1.44兆软驱后,dec可能觉得这样太优待用户了,让对方占了大便宜。于是通过硬件设置,让客户无法通过软驱对软盘进行低级格式化,除非用户再购买dec公司的一种rx50驱动卡……
郭逸铭面对dec工程师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来挖空心思研究这些自己给自己套上层层枷锁的技巧,简直有无语问苍天的感觉。
dec的工程师脑子里,装的都是糨糊不成?大家都抢着给用户提供各种额外好处,以争取客户购买自己的计算机,而dec的工程师还在拼命给用户下绊,想着多卖出去一件外设板卡。
难道奥尔森还真的以为,一台优秀的计算机,无需推销就可以自己卖出去?
看看吧,除了以上这些让人无语的设计,工程师们还开发出了各种奇妙的技术。诸如双处理器分时系统,当一个处理器在处理数据时,另外一个就从软驱读取数据,从而减少中途读盘时间,加速处理器运行效率;为处理器和电源、机箱电源烧制不同的ro管理电路,从而可以对不同的电路供电进行精确控制;除了半屏或是全屏显示,还专门对显示电路进行了修改,使之可以对字体进行加粗,实现两个字符的双宽度、双宽双高等特异字体显示输出……
说真的,郭逸铭觉得如果dec的工程师,在这个时代可以称之为异类。他们对技术的热爱已经达到一种狂热程度,如果他们能够把这些心思花在如何节约成本上,这款价格高达两万美元的计算机,真正称得上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个人计算机产品,绝对有资格和b-pc打擂台而丝毫不落下风。但是很遗憾,他们都把精力用在了设计这些虽然很实用,但现在毫无必要的小技巧上。他们花费大量精力心思设计的这些技巧运用,随着半导体性能的快速发展,很快就能在低成本下轻松地实现,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上面浪费如此多的技术开发力量。
不过,如果真的这样发展,dec也就不成其为dec,奥尔森也就不是奥尔森了。
正因为他们的工程师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对各种新奇技术的追求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才会在dec最终被康柏收购之后,他们流散的工程师们给诸如英特尔之类的计算机生产商们,带去众多的新颖技术,并极大地丰富了计算机的发展。
两万美元的售价,毁了这台设计优秀的计算机。
戴维和他饶有兴味地看了很久,然后才颇为遗憾地离开这个展台。但在第三个展台前,他只是略微瞥了一眼,便径直走了过去,连停下来的打算都没有。
“不去看看?”郭逸铭有些惊讶。
“有什么好看的,与其说那是一台个人计算机,还不如说是一台打字机。有空看那玩意儿,还不如看看dec研发的这款混合架构计算机。”戴维对于dece的不屑一顾,溢于言表。
“我相信,这一款机型一定符合你对个人计算机所下的定义。”郭逸铭笑着说道。对此他很有信心,要知道,这可是西部计算机与dec两家公司的工程师们共同的心血结晶,而且其中基本采用了他的观点,完全适应了这个时代对个人计算机的全部要求。
戴维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还没有准备开口,眼光扫到最后一个展台人群分开露出的一个缺口,惊异地轻“咦”了一声,脚下步子加快,迅速走了过去。
由于两人信步看来,走得较慢,许多性急的来宾早就超过了他们,所以此刻这个展台前已经围 郭逸铭毫无保留地同意他的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