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爷祸害的就是你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经济空前繁荣,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就在这个时期大幅上涨,平均工资达到了每小时10美元的时薪。

  恰好也在这十年,日本也基本从废墟中站了起来,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

  因为有美国提供核保护伞,并在日本长期驻军,日本可以把大量的军事开支节约下来,大力发展民用技术。从1975年开始,在日本政府“国际贸易和工业部”的主导下,召集了日本电气(ec)、富士通(fjs)、日立(c)、三菱电机(sbselecrc)、东芝(osb)这五家大公司,以及日本电子综合研究所一起成立了vl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联盟,集中了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并共享技术。

  这个计划通过从美国引进技术、购买专利、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等形成一个步骤清晰的技术发展规划,并不惜成本,投入巨资全世界购买专利技术。该计划总计开支达到了7370亿日元,大致合20亿美元左右。

  在75年时的20美元,是何等庞大的一个数字。日本可不是美国,弹丸小国,要集中如此巨额资金,全体日本人都背负了沉重负担。为了科技发展,日本可谓是不惜血本,不惜当掉最后一条兜裆布,也要发展起日本的高科技产业来。

  在vls联盟的同心协力下,日本终于用数年时间吃透了美国的最新半导体制造技术。当然,这也有美国故意放任的因素在内:它希望通过支持日本的产业升级,在除了欧洲之外,再增加一个商品供应基地,并以此让日本变得更强大,以在亚洲建立一个抵抗苏联的桥头堡。

  就这样,在美国有意无意的放任下,日本半导体工业终于建立起来,开始要对外扩张了。他们很会进行产品定位,经过认真研判,日本没有急于进入最高端的计算机整机市场,而是选择了技术水平较低的半导体存储器,开始向外出口日本产半导体内存。

  这个时候,美国就为它的目光短浅,付出了代价。

  到八十年代初,美国平均工资已经达到10美元的时薪,而日本此时的时薪才只有美国的一半还不到!就算半导体工业是高科技产业,研发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的工资数倍于平均工资水平,但美国的基点更高,无论怎么比,也不可能比日本人更廉价!

  大量质量低劣、但价格便宜的日本内存开始涌入美国,美国的半导体内存生产厂家开始为政府的愚蠢与短视买单。在日本内存的攻势下,美国内存商节节败退。

  随着dw联盟c/r81个人电脑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机型,并且不像b那样排斥其他同行进入这一市场,日本的内存厂商也找到了更大的突破口,以其低廉的价格,首先成为各大低成本拼装机的首选内存供应商。

  此后兼容机份额也被日本人攻下,再下来是走高端路线的品牌机也开始吃不住劲了,在利益驱使下,也开始大量采用日本内存,从而上演了一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剧码。

  日本内存生产厂家大发横财,前期的艰难努力,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当然,虽然日本国民同样为国家半导体工业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牺牲,但收获这个果实是vls联盟,而不是普通国民。他们仍然要靠辛勤劳动,来为自己挣得一份还算过得去的工资。

  美国内存生产商全面沦陷。

  仅有dec还坚持精品策略,始终咬住不松口,继续采用美国内存生产厂商提供的优质内存作为c/r81的标准配置。

  奥尔森同志一如既往的天真可爱,但郭逸铭同志可是毫无节操的家伙。

  他深知劣币驱逐良币,是市场的必然规律。同时他也没有现代美国人的傲慢自大,宁愿放弃内存市场,也没想到把战火引到日本。他早早就指示霍克,高调宣布,西部计算机公司将在日本建立内存生产厂,以日本廉价、高效的人力资本,研发并生产质优价廉的计算机半导体内存。

  既然日本内存条注定要像历史上一样,最终占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那他与其在外咬牙切齿,还不如奋勇冲进去,从日本人口中抢肉吃。再不济也要当一根搅屎棍,和日本半导体生产商在日本岛上打内战,把半导体存储器的价格杀到血流成河,大家都无利可图,最后一拍两散。

  一通乱搅下来,就算不能把日本内存厂商拖得内出血,生活不能自理,也要他丫的挣不了大钱,延缓日本经济崛起的脚步,以为郭逸铭接下来的计划服务。

  他也不怕自己乱来会让日本政府发怒。

  反正西部计算机公司是货真价实的美资企业,是日本的太上皇,它还敢把西部计算机公司堵在国门外,不准他进来不成?

  小样的,大爷祸害的就是你!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