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意识决定未来第2/3段
由此,他又问了问其他的社队企业发展情况。
听舒雨菲说,社会企业这一年多时间,总体来说发展还是比较顺利。
由于他们生产的产品,要经过公司验收合格以后才付款采用,可以说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非常注重质量把关。除了少数几个不照工艺要求来、试图偷懒的社队企业,生产的元器件屡屡被拒收,大多数社队企业虽说工人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于公司转让给他们的工艺流程,却是一丝不苟严格操作,丝毫不敢马虎。在公司的技术人员反复上门,手把手地指导下,他们的进步很快。
相对于国营电子元件厂大量的不合格元件,这些小电子厂在出厂前就进行了多次筛选,产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已开始部分取代进口元器件。
郭逸铭对此很是感叹。
说实话,其实公司转让给他们的制造工艺,和国营电子元器件厂相比并没有很大提高。之所以双方品质差异如此之大,完全就是一个工作责任心问题。
改革到现在,还没有多长时间,国内的物资匮乏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需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可谓是来者不拒。这样好应付的顾客,国营厂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起,他们的产品只要生产出来,就必然不愁销路。在这样宽松的市场环境下,他们没有一点压力,如果企业自身要求不严,工人自然更没有多高的工作责任心,质量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实在是鼠目寸光!
眼前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如果不趁着这段黄金发展时期,迅速调整管理思路,升级生产线,等到市场开始饱和,这些工厂就会发现他们将面对怎样一个寒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话的确是真理!
“对了,我弟从厂里辞职了,打算过来帮我爸。”他在那脑子里随便转动,舒雨菲忽然在一旁说道。
“你弟辞职了?他不是在什么什么机械厂上班,听说已经是一个班组长了,怎么辞职了?”郭逸铭一愣。
“厂里那点钱能有多少!现在国家大搞经济建设,他们厂生产任务很重,可工资却少得可怜。我弟才进厂没两年,一个月工资只有35块7毛,效益好的时候,月底还能有两三块的奖金,加起来也不到40。我跟我弟说了,与其在厂里窝一辈子,还不如趁年轻出来闯闯。
以前大家舍不得国营厂,是因为捧着铁饭碗不敢扔。但现在看过了国外的情况,想想为了这一年几百块钱的工资在国营单位累死累活,实在没意思。他在国营单位挣一辈子的钱,说不定还不如我爸挣一年呢!
国外年轻企业家这么多,好多都是二十来岁才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小伙子,就出来创业了。我弟有手有脚,人肯干能吃苦,脑子也不死板,哪里比别人差了,他只是缺一个机会!
现在家里就有一个电子元件厂,给他一个发展的空间,再不出来就太傻了。”舒雨菲望着远处的树木,眼睛里放着光,似乎憧憬着未来弟弟发达,也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景象,对此充满了期待。
“有气魄!”
郭逸铭很高兴看到这种观念上的变化,一挑大拇指鼓励道。
“我哪有什么气魄啊,还不是跟你东奔西走,见得多了,眼界宽了。看到了国外国内的对比,明白了许多事情,才敢这么做。要放在两三年前,别说我催我弟辞职了,就是我弟自己敢要辞职,我都非拿老大耳光抽他不可!”舒雨菲被他赞扬,脸上飞起一阵红晕,不好意思道。
“这就是进步!国家要进步,不光是硬件设施上的进步,更多是头脑中意识上的进步。如果光是建起来漂漂亮亮先进的工厂,还是用以前的思维来经营,那么再好的工厂迟早还是要衰败下去的……”郭逸铭鼓掌称赞,有感而发道。
他这几年在国内,与大大小小几十上百家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随着双方交流增多,对方也从他们这里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建起了比较先进的生产线。但如此多的企业,真正从他们这里学到利用科学管理手段,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来管理企业的为数却不多。
也只有材料所下面那几个厂,亦步亦趋跟得最紧,基本上都是把他们的管理条例照搬过去实施。虽然这些严格的管理程序,使得产品成本增加了,但企业产能、产品质量却得到了飞速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投入产出比。
只可惜在市场供需失衡的现在,许多企业看不到这个优点,要么不学,要么也学个四不像。结果先进的生产线在他们手中,还是按照以前粗放的管理方式来生产,产量上去了,质量却没有多大提高,真真是浪费。
意识的进步,才是整体进步的根本,国内在这方面要补的课,还很多。
“像你们这样积极扩大再生产的多吗?”他感慨了一阵,问道。
“不多……,可以说,很少!”舒雨菲听到他问起,迟疑了一阵,最终还是老老实实说真话,“公司扶持的时候,说好先提供设备,然后逐月归还设备款。这些社队企业开工以后,快的半年,慢的八、九个月都还清了设备款,按说都有了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但除了我爸在厂里窝一辈子,还不如趁年轻出来闯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