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四面八方会中州第2/4段
当他走出厂门的时候,全厂的老少爷们儿、妇孺老人全都送了出来,上千号人默默地站在楼道里、房顶上,一路跟随着他来到厂门口。大家怕给他压力,都不敢说什么“马到成功”,可所有人眼里那满怀着殷切的希望,却说明了一切。
刚过四十五岁生日的李然平一转过身,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
他发誓,就算是给他安排砸石头卖苦力的活,他也要接下来。全厂一千多号人的生死,就全靠这最后一线希望了。
为了省钱,他是算着日子上路的,火车也只敢买站票。(看文字小说就到‘’)饿了,就吃自带的干馒头;渴了,就在列车相接处打开水龙头喝几口自来水;累了,就裹上军大衣在地上睡个轱辘觉,就这样一路熬到了北京。
从火车站到中美电子研究所,他也是一路走过去的。不过十几里地而已,当初他打印度鬼子时,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还不是一路冲杀在前,并最终俘虏了数十个印军战俘。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他这个战斗英雄的豪情,却依然未减。
走到身体发热,他甚至解开了军大衣,敞开胸怀就在雪地里大步流星而行。
在半路上,他发现像他这样徒步向中美电子研究所方向去的人还不少,而且好多都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军大衣。当他超过第五个这种打扮的人,忍不住一问,果然,对方也是某个三线研究单位的,也是听到了系统内的传言,抱着一线希望来碰运气的。
如果是其他不靠谱的消息,大家听听也就过去了,可一说是中美电子研究所、郭所长有请,所有人都迸发了最大的热情,拼命赶了过来。对方已经用几年来的行为,在行业内、特别是科研领域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谁都相信他不会骗大家。
一说可能有项目,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
当李然平走到郊区,他们的队伍已经扩大到十几个人,来源更是天南地北,年纪最大的七十出头,最小的三十左右,都是各地军工、科研单位的负责人。他们也很现实,一路上不敢说造计算机到国际上发大财,只是谨慎地说,哪怕是造一颗螺丝钉、一根别针,能为单位创造一点收入都是好的。
等他们沿途问路,来到中美电子研究所,才被这盛大的场面给惊呆了:在他们之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单位,已不下数百家!有些单位为了争得业务,一下来了四五个人,还带着他们的研究资料以证明自己的能力。[www.wx.l]
整个中美电子研究所里到处都是人,数量已不下两三千。
见到如此多的企业派人来到,就连中美电子研究所都给吓坏了。研究所最初预计能来个一两百单位就不错了,结果竟然来了这样多的人,他们的接待能力完全跟不上,不得不临时抽调了大批员工来帮助安排。
李然平他们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他们也不敢提,只求能给他们一口热水喝、一碗热饭吃就行。(看文字小说就到‘’)晚上休息也不求睡什么软床,只求找个干净的地方让他们可以打地铺。
这边郭逸铭已经是一个头两个大了。
他才从美国赶回来,见到这个场面简直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一把抓住去机场接他、同车返回、现在一看情况不对就准备逃走的傅林,大声质问:“我说老傅,你到底通知了多少单位?你看看,光是已经登记的,已经超过八百家了!你该不会是把全国的科研单位都给通知了个遍吧?”
“不多,不多,也就是一百来个……”傅林极力辩白,多多益善嘛?我就多通知了一点。谁知道他们又把消息到处传,结果来的单位就越来越多。我听说有些地方的企业才听到消息,这才准备赶过来,我看呀,再过个一两天,来的单位超出两千家都有可能……”
“两千家……”
郭逸铭都麻爪了,这么多单位,一个游戏机能有多少单位可以分?就算把整个游戏机都给拆了,每一个零件都找一个单位生产也就能安排十几二十家单位。这还远远不够啊,如果再把一个零件分给几个单位,可就是大家都要饿肚子了……
方涌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