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香港的未来第3/4段
而国内之所以不冲过深圳河,实际也考虑到了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
出于意识形态的纷争,西方对新政权采取的是敌视态度。尤其是新政权不承认以前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并不承认国民党政权时期向国外的借款,认为这些借款全部都被用于内战,不计较外国干涉内政就算了,怎会将这笔账认下来?这就使得欧美对新中国的短暂接触很快告终,司徒雷登的离去,欧美政府督促本国商人尽快撤出大陆,都表明了西方准备对新生共和国采取的敌视与孤立政策。
国内留下香港不打,就是希望以此作为共和国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英国对此心领神会,在50年就率先承认了新生政权,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承认共和国的国家。双方并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允许国内在香港设墨办事处。
此后,大陆以香港为中转,出售国内的产品、从国际上购入各种紧缺物资,香港成为一个巨大的中转站。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只要有资金流入,繁荣起来速度非常快,到五十年代末期,香港已经基本恢复了二战带来的创伤。
到后来,英国觉得香港还是有潜力可挖的,而且他们还梦想着永久占有香港,便开始真正将它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港英政府先是宣布香港为自由港,免收一切关税以吸引各国投资者,同时大力调低各项经营税收。在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引导下,香港引进了纺织、印染、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后来又建设了玩具、电手表等初级电工业。
至今为止,香港都仍然是国内与西方世界接触的最好通道,各种国内不能引进、不方便引进的设备、技术,都能通过香港从国际上购买到。
当然,能不能运回去,则又是另一回事了。港英政府虽然有求于中方,可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大批受限物资经由香港流入内地。要是惹毛了美国,英国政府这个身板可也是扛不起的。
少量走s一星半点他就当作没看见,可要是公开将大型设备运回内陆,除非他们都是瞎,否则怎么也交代不过去。
香港这个奇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港内龙蛇混杂的混乱局面。
在这里既有国内的人以半公开方式l面,也有美国的情报机关以基金会形式存在,还有台湾的特工公开威胁、绑架、枪杀支持亲大陆的香港知名人士,还有世界各地来淘金的掮客、恶棍,还有本地的黑帮公开活动、抢底盘、砍人,可谓是什么人都有。
几十年的经营,香港的城市面貌和国内相比。已经是一个天、一个地。
到处林立的楼房,几乎已与美国的一般都市相仿,虽摩天大楼数量还不太多,但大多数楼房外观看起来都很洁净漂亮。还有许多建筑采用了这个时代最流行的玻璃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起来极具现代化美感。
除了漂亮的城市面貌,郭逸铭还有一个感觉那就是香港太!
香港包括了香港岛、九龙、新界,以及围绕在外的数百个大岛屿,总面积共1000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达到500万。
从这个数据来看,香港的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5000人。但是香港却不是一块平地而是山峦起伏的丘陵地带,同时还有保留了大量的乡村、农田。特别是占香港总面积90%的新界几乎都是丘陵、乡村、
农田,因此绝大多数人是集中在香港岛与九龙间隔的维多利亚港,成条状分布。
这个密度就非常可怕了。
50%的香港人都集中在这个地带,那么城市人口密度就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5000人!比北京市区的人口密度还要高一倍!
而且大量的山坡、丘陵,造成城市用地受限,建筑错落分布,道路交通普遍比较狭窄,很容易造成堵塞。还有不少的行人在路旁疾行,望来望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
每当遇到红绿灯,行人过马路的时候,就看到像是开了闹一般,一大片人就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