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落魄的船运大亨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三楼,绍元霜又介绍郭逸铭认识了几位地产界大亨。事实上文华酒店的管理公司置业地产就是房地产巨头之一,他们先后在沁年代开发了填海工程、中区开发、中区后续开发等一系列地产开发,修建了大量的商业中心、置业广场、酒店,在业内也是响当当的一块牌子。

  在这一阶段,长江实业、新鸿基也紧跟其后,发展势头非常猛。

  郭逸铭在绍元霜的介绍下,和这些老牌、新兴的地产界明星们一一打了个招呼。然后在包厢取了一杯酒,又出来闲站。绍元霜笑嘻嘻地半开玩笑说道:“老弟,刚才我帮你向董家要了个优惠价,你那个工厂如果要翻修厂房,可也要照顾我们的生意呀。”

  “如果价钱合适,我没有问题。”郭逸铭一个太极推手就把问题推了回去。

  “哈哈,喝酒喝酒!”绍元霜笑了一声,举起酒杯向他一举,郭逸铭回了一下,却只是在嘴边抿了一下。

  双方都心知肚明,不管他们s交能不能维持,但生意就是生意。

  假如郭逸铭要建新厂房,自然是要货比三家,最后选择一家x价比最高的公司来承建,而不会因为感情好,就将业务交给置业地产来做。

  同样置业地产也不会轻言允诺,说质量你放心,而出价我们绝对比其他公司更低。

  涉及到利益,亲娘老子都没得商量!

  如果以感情用事来经营企业,那么公司的未来可想而知。

  “老弟,听你的意思,你是打算在香港从事电器产品和机械制品的生产?但我觉得,香港不是干这个的好地方啊。多了我也不懂,但光是合适的工人可能你就找不到。别看香港的工人那么多,可大多从事的都是简单重复劳动,不懂什么技术。我对你的工厂前途可不看好。”绍元霜倚靠在楼梯栏杆上,摇摇头说道。

  “这未必见得!”

  郭逸铭淡淡一笑“诚然,香港现在没有从事高科技的技术人才队伍,而香港从开埠以来,几个重要学府也只开设了人文类学科。可你忘了,香港还有一家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每年培养出上千名制造业、

  电子工程的毕业生。他们的理论深度可能不够,缺乏从事研发的能力,但在应用实践、电子制造业,却能大显身手,所以香港的高科技人才其实一点都不缺。

  香港还有一个优点你忘了,或者说是天天接触而忽略了。

  数十年下来,香港的高层管理人士大多有在外资公司、主要是英资公司工作的经历。他们在离开外资公司去到其他公司,或者是自己创业以后,也将外资公司的管理制度移植了过去。

  现在比较正规的公司,基本都实行的是西方的公司管理制度,也就是定岗、定任务,将公司业绩细化,分到每个团队的经营模式。而普通的职员也都适应了这种精细的管理模式,并不觉得苛刻。

  虽说这种管理比较缺乏人情味,但效率却比传统东方式感情牌管理方式更高。

  你看,香港又有能够从事高科技生产的人才储备,又有能够接受现代管理制度的工人,这两个高科技创新行业的关键x因素都不缺少,我又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他说的这两个优点,他更重视的其实还是后者。

  公司管理说穿了就是人的管理。国内企业的计划经济下,干好干坏一个样,职工没有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在西方冷酷的管理制度下,把人当作了一个机器的零部件,在这个位置就要做好这个位置的工作,否则就会被换掉。

  并且通过明确地责任细分、奖惩制度,来规范每个人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有功即奖、有过必罚。

  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不敢说每个人都不敢偷懒,但工作积极x和效率,的确要比国内高得多。再加上定量任务压下来,每个人都必须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才能在公司里找到一个位置,因此企业的活力也远高于国内企业。

  有这两条,他对在香港创业充满信心。

  “或许你是对的,我之前是小看了香港的高科技发展潜力”绍元霜细想了一下,也承认郭逸铭说得对,正要说什么,忽然看到楼下走上来的一个英国老头子,赶快拍了拍郭逸铭得手,低声提醒道:“港督来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