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效应第3/3段
只有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才能明白另外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心情,郭逸铭感慨之余,也是和董老促膝长谈,一点也没有不耐烦之处。
他在后世,可是参与过多项国防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的,对于军用半导体设备的要求也是了如指掌。在于董老的攀谈中,他所谈的问题非常有针对性,某些方面的建议对董老也很有启发性。
两人是越说越开心,完全忘了旁边还坐着一位即将走马上任的傅林傅院长。
“哎呀!我忘了,你是才从香港回来的,一定很累了吧。你看看我,一兴奋起来就顾不得别人。小郭,好好休息,明天我再来找你!”正题都说得差不多了,董老才后知后觉地一拍脑门,发现自己耽误了人家的休息,赶紧起身告辞。
而且他是说走就走,老人年纪虽大,脚步却很轻盈快捷,前一句话音还在房间里,下一句人就到了门口。郭逸铭反应慢了半拍,随即才赶快追出去,却只看到了董老的一个背影消失在走廊转角处。
“董老走得真快,看他的样子,好像比以前年轻了好几岁似的,追都追不上。”回到办公室,郭逸铭才想起还坐在一旁的傅林,连忙告罪,坐了过去。
“董老这是高兴啊!老爷子也挺不容易的,以前我们惨啊,做点验证不是没钱,就是没条件。为了节约研究经费,他经常和同事们抱着稿纸一算就是几个月,常常熬到双眼发红,就是怕演算错了,白白浪费资金。哪像现在,只要他设计出来了,我们就有钱做测试。而且能够制作的单位多的是,马上就能将设计转化为实物进行验证,研发效率比起以前,快了何止十倍二十倍!
我看老爷子对科研工作是越来越痴迷了。他苦熬了一辈子,也就这两年,过得舒坦点,你没见他额头的皱纹都少了许多么?
这两年我见到他的笑容,比以前十年加起来都多!现在他有事没事啊,就爱哼哼两句沙家兵‘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他心里所有的快乐啊,可都在这几句唱腔里体现出来了。
以前人家说我们是生活在象牙塔里,不识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这话虽然有误解和调侃之意,可也是事实。
那个时候,我们就算研究出成果了,又能怎样呢?
变成产品?
没钱,有钱又没有大规模生产条件。我们搞得那些东西,太脱离实际了,无法大规模推广,这不就像是居住在象牙塔里,冷眼旁观世事变化的隐士?
只有现在,大家才真切感受到了,我们的科研成果给国家、给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你现在到百货大楼里去看看,各种家用电器产品琳琅满目,有些电器都已经不需要申请指标,直接就可以掏钱购买了。
这就是进步啊!”
董老是从科研的配套支持力度,发出的感慨。傅林对技术问题了解不多,感受不深,但却对大的宏观社会现象,有着深入地感受。
“哦?现在购买家用电器己经不需要凭指标供应了?”郭逸铭听到国内电子工业的发展,也是很高兴地问道。
“也不是所有的电器都可以敞开供应了,像电视机,因为显像管的生产还跟不上,所以还属于紧缺商品。但一般的电子产品,例如收音机、录音机,都不再属于计划丨商品。自从南北两个半导体工业基地建成投产,我们可以供应人民群众的民用集成电路就再也没有了制约,各个电子厂只要有需求,这边都可以大量供应,要多少有多少,只有多,没有少,成本也很低廉!
我们所下面的磁带厂,不是在做磁头吗?
这几年给你们做软驱的磁头供应,他们不管是生产工艺、质量,还是生产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市面上所生产的录音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以及从我们这里引进技术的厂家生产的,录音质量和磁带寿命比进口货还好!
而且价格还便宜,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很是满意。
要不是我们的外观设计还很粗糙,恐怕连进口货都没人买了。”
傅林很得意地向他说道。
郭逸铭也是由衷为国内的科技进步而感到高兴,而且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更是让他开心。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能够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让如此多地人为此受益,这无异是最大满足。
这一切,都是缘于他的出现!
这种成就感,让他的心里像喝了蜜糖一般甜,比起公司又赚了多少多少个亿,更让他开心满足。
钱,他早已赚够了,只有这种成就感,才让他觉得自己忙得有意义、有价值!()(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