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角力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三十亿与港币升值之间的联系》

  噫,这份报纸有意思,居然从他一次性交纳三十亿港币现钞,立即将之与前些日子港币陡然升值联系起来。

  他再一看报纸刊头,《大公报》,顿时明白了。

  说实话,当他一下子拿出三十亿港币现钞,绝大多数反应快的人,几乎都迅速反应过来,他就是前些日子造成港币迅速升值的汇市神秘投资人。君不见,当三十亿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对着他露出凶狠眼神的,可不只是尤德等人,更有大东公司、香港电话公司、怡和公司等三家同样拿到了移动牌照的公司。

  当时他还略有诧异:我恶心港府,关你们什么事。

  但当后来他们也向港府交纳保证金时,郭逸铭才恍然大悟,随即哑然失笑。敢情这三家公司,受他抬升港币币值之累多缴了接近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三家公司还没营业先损失5000万,又没有他套汇盈利的操作,只能硬生生承担损失,怎么可能不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他只是哂然一笑。

  既然大家是竞争对手,那么你们遭受池鱼之殃,就是活该!

  恨我?

  woc热s!

  郭逸铭对大公报的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忍着起伏车厢对眼睛的不适感,一字一句地看起来。

  在这篇文章中,大公报请来了一名资深经济分析师。对前些日子港币升值的全过程。用经济模型计算出主力入市可能带动的联发效应,再根据成交额变动情况,从而相当精确地估计了主力入市和退出的大致时间。之后,他们用主力、受主力影响裹挟的散户投资资金相互比例,居然用数据分析的方式,计算出了投资人在汇市总共吸纳了超过三十亿左右港币现钞的最终结果。

  随后,文章基于这个结论,对那个神秘投资人大加赞扬。文章表示,不管这名神秘投资人出于什么理由。要从汇市吸纳超过三十亿港币现钞,但这个行为本身却真真切切地抬升了港币,从而挽救了数百万市民、投资人的财富,不愧为香港经济的大救星。

  文章中没有一个字提到他郭逸铭。但那幅和其他报纸完全一样的钱山照片,却清楚地点出了那个投资人是谁。

  非常高明的操作手法!

  郭逸铭看完文章,对撰写人大为赞叹。

  文章用看起来非常严谨的经济模型推算的方式,给人以一种相当专业的感觉。而推理的全过程,又好似破解玄疑一般,一点一点揭示出他在汇市操作的全过程,带动着读者跟着笔者的文字。重新回到那段让千万万万市民喜极而泣的日子,然后在心中潜移默化对那个神秘投资人充满了由衷地感激。

  而当读者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那个神秘投资人是郭逸铭之后,这份感激便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他身上。

  “郭逸铭拯救香港”的认知,至少会在部分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对方会如此轻易地通过经济模型,推算出他的操作过程,这并不奇怪。首先,当初巴普蒂斯塔制定的是快进快出的手法,打着不管能赚多少、在别人反应过来之前捞一把就赶快跑的心理,采用了最粗野的拉抬手法。砸进大量资金将抛单全部吃下,强行将港币价格抬升起来。这是一种毫无技术含量,完全靠着雄厚资金强行抬市的操作手法。

  这种操作手法留下的痕迹就太多了,有心人只要稍微费心,就能找到相关的证据。

  另一方面,所谓的经济模型不过对某种经济行为的公式总结。是用于这一次经济行为的公式,很难说就能适用于同类经济行为,其可靠性近乎于巫蛊。这些经济分析看起来神秘,但不是事后诸葛亮,就是发布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修改变量以得到他所想要的结论。

  同样的方法,要炮制出一份与经济模型完美吻合的汇市操作流程数据,也只是对某些变量进行任意裁减取舍的问题。

  这都是小意思!

  内行一看就知道是牵强附会,但对外行人而言,虽然看不懂,但却觉得“哇,好厉害,这都能分析出来也”,从而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这是实实在在的“虽不明,但觉厉”!

真切切地抬升了港币,从而挽救了数百万市民、投资人的财富,不愧为香港经济的大救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